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吴山这些冷知识,很多杭州人都不知道!最近很火的杭博年度大展你打卡了吗

2025-10-24 16:18:10来源:杭州发布 杭州博物馆 杭州日报

吴山,一直是座“网红山”

展览策展人、杭州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徐颖告诉我们,很多人眼里烟火气蛮足的吴山,从宋代起,其实就一直是名家荟萃的地方。“说它是网红山也不为过。”

展出中的众多展品,不停在告诉我们这些文人墨客有多爱这里:

比如,来自吉林省博物馆的宋拓《群玉堂苏帖册》,收录了苏轼的《上清储祥宫碑》等手书;南宋权臣韩侂胄让人编纂的书法汇帖,初名《阅古堂帖》,而阅古堂,就位于吴山的宝莲山下。

图片

还有明代画师陈洪绶晚年登峰造极的作品《仕女图》轴,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细看此作,笔法细致精到,设色清新淡雅。陈洪绶生命中最后三年居住在吴山上的火德庙(据传在今天的十二生肖石附近),这也是他创作生涯最巅峰的三年。可以说,吴山就是《仕女图》的诞生地。

图片

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就是有美堂。

北宋年间,梅挚前往杭州出任知州。临行前,宋仁宗赐诗送别,“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后来,梅挚在吴山上修建了“有美堂”,名字就取自宋仁宗的诗。之后,有美堂就像一间名人沙龙,陆续接待过蔡襄、苏轼等文人墨客。

没来过杭州的欧阳修,则隔空写下《有美堂记》这样的名篇留世。

以上,只是展览中的其中一小部分。从康熙、乾隆这对爷孙俩,到后来的秋瑾、鲁迅和郁达夫,都留下过与吴山相关的诗作与文字。

图片

徐颖说,展览会持续到明年1月初,等到今年12月时,湖北省博物馆藏的“吴王夫差”铜剑和浙江省博物馆藏的《罗聘绘丁敬像》,也会在杭州博物馆和大家见面。

有人专门从上海赶来!

你的心中,有没有一种吴山情怀?

此次展览的名称除了“城中有座山”外,还有后半句——杭州吴山的历史空间。徐颖说,展陈文物之外,展览中还有许多细节,都是在向吴山呼应、致敬。

图片

她说:“杭博一定是最适合做‘吴山’展览的地方,因为馆内馆外皆是展。”

就比如,展览中不断能见到奇石造景、斑驳树影,其实也是博物馆窗外的景色。杭州博物馆刚好坐落在吴山山脚,满目皆是影影绰绰的斑驳光影。

图片

展厅里的“光影”

图片

在吴山看到的光影

“光影,是我们团队对吴山印象最深刻的画面。那些怪石,灵感则来自于十二生肖石和瑞石洞等吴山景观。希望大家能更沉浸式地感受吴山。”

展览的最后,故事又重新回到了“起点”杭州博物馆。从建馆到现在,杭州博物馆一直与吴山相伴,有着极为浓厚的情感。换句话说,杭州博物馆也已经成为吴山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展览中还能看到不同的创作者以“吴山的井”“吴山的鸟鸣”等多种更具新型艺术形式展现出来的吴山切面。

图片图片

徐颖介绍,展览还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师生团队推出体验手册,包含“我在山中游”毅行游线、旧照新拍(共计5款)、诗词填空等趣味活动,接下来,还会不定期推出主题讲座、系列工作坊和文化走读,一起认识“多面”的吴山。

走出展厅,走出杭博,不少人会选择沿着粮道山继续去逛吴山,从上海专门赶来的倪女士就是其中一位。

倪女士是一名上班族,业余爱好就是打卡博物馆、逛各种展览。通过朋友圈,她得知杭博推出“城中有座山——杭州吴山的历史空间”这一年度大展,立马买了张休息日的高铁票,赶了过来。

“杭州博物馆之前我也来了好几次,但这次的感觉很不一样。”倪女士说,“不光是大饱眼福看到了很多件珍贵文物,还能感受到杭博对吴山的感情是很深的。”

如果你也想去逛逛

城中有座山——杭州吴山的历史空间

这一展览

↓↓这份攻略收好↓↓

图片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25日-2026年1月5日

展览地点

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三楼临展厅

杭州博物馆南馆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粮道山18号杭州博物馆

温馨提示

本次展览中的6件重量级藏品【宋拓群玉堂苏帖册,杨维桢行书梦游海棠城记卷,杨维桢、倪瓒等跋张雨《自书诗》册,清乾隆《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目录》二卷(南昌万廷兰刻本),清康熙《西湖志》八卷《西湖志余》十八卷(姚氏三鉴堂刻本),清乾隆《湖山便览》十二卷《图说》一卷】将于10月27日结束“出差”,回到原收藏单位。不想错过的小伙伴要抓紧时间啦,快来杭博南馆临展厅打卡吧!

作者:文字 李维和 李胜男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