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晒陈皮有风险 别让养生变伤身
随着秋冬季节柑橘类水果大量上市,不少注重养生的市民开始在家自制陈皮。尽管自制陈皮听起来很不错,但其中潜藏的多重风险,提醒市民需谨慎对待。
农残风险难以把控:市面上购买的鲜食橘子,在种植与售卖过程中很可能使用了保鲜剂、防腐剂或农药。这些物质会残留在果皮上,简单的清洗很难彻底去除。自行晒制后,这些有害物质会随之浓缩,长期服用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负担。
易霉变产生强致癌物:家庭自制缺乏专业的控温、控湿和翻晒条件。在漫长的陈化过程中,果皮极易因受潮而发霉,滋生黄曲霉素等强致癌物质。这种霉变有时肉眼难以察觉,但毒性极强,对健康的危害巨大。
品种与工艺不达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并非所有橘子都适合制作优质的陈皮。例如,公认以广东新会茶枝柑制成的“广陈皮”为道地药材。而鲜食橘子的皮通常较薄,有效成分含量低,且家庭晾晒工艺无法保证其药效能达到药用标准。
“新鲜橘皮”反伤脾胃:刚晒干及陈化一两年的“陈皮”其实都属于“新鲜橘皮”,只有陈化了3年及以上的陈皮才能达到药用效果。“新鲜橘皮”含有的挥发油刺激性较强,若贸然用于泡水,不仅不能健脾,反而可能导致上火、口干舌燥,甚至加重胃肠道不适。
对于希望通过陈皮调理身体的市民,最安全、有效的方式是前往正规医院或药店,购买经过严格炮制与质量检验的药用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