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全省首个!一看就会! 这份“生物友好操作手册”太赞了

2025-11-13 11:11:03来源: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讯 近日,由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发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杭州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及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等多家权威机构联合攻关起草的《上城区生物多样性友好细胞建设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

作为全省首个聚焦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文件,《导则》涵盖建设目标、术语定义、建设策略、四类友好细胞建设技术指引、监测评估、长效管理等内容,为高密度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

翻开这本“操作手册”,可以看到很多建设策略。比如如何把校园变成生物多样性“活教材”,让课本里的动植物“跳”出来和学生们做朋友。《导则》建议,校园先做“生态体检”,调查土壤、水体和现有动植物,再划分出不同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区,总面积不低于校园面积的30%;日常维护也有“小讲究”:不随意修剪灌木(尤其是春季鸟类繁殖期),甚至故意留些枯枝落叶,给小昆虫留个“家”;设置固定的自然观察点位和观察设备,每年组织2次以上自然体验活动,带领学生们观察蜜蜂采蜜、蝴蝶传粉的过程,自然课从此不再“纸上谈兵”。

《导则》里的友好社区建设也有“秘诀”:先摸透“家底”,记录社区里常见的鸟类、昆虫,优先保留社区自然斑块与生态廊道,根据居民活动轨迹范围划分功能区,再采用“低冲击”方式改造,在绿地内适度设置昆虫旅馆、两栖动物池塘、人工鸟巢等辅助设施。

在《导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友好廊道建设策略如何让道路、河道旁的绿地变成“生物高速公路”的建议:宽度不低于目标物种生存空间的2倍,给小型哺乳动物设计的廊道,不能太迂回;给鸟类设计的,要有层次丰富、植被茂密的林带状空间。

未来,上城区将以《导则》为指引,从共建“千顷生境空间”、共创“千园生态示范”,到共育“千万生态公民”、共享“千种生态产品”建设,系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高密度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上城方案”。

作者:通讯员 陈爱民 记者 俞倩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