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乌镇脉动丨从枕水而居到“网”上生活,捕捉数字浪潮里的烟火人间

2025-11-05 22:02:09来源: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1月5日讯(记者 孙婧宜)一枕临流水,一网通天下。

自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起,乌镇这个宁静的江南水乡就被按下了“快进键”。2015年,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推动全球网络空间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也在乌镇这片试验田中催生出无数改变普通人生活的数字新景。

12年来,这场“网事”盛会给生活在这里的普通人带来了哪些改变?答案写在居民的笑脸上,写在城市跳动的脉搏中。

数字浪潮托起幸福晚年

清晨6点30分,85岁的倪玲芳奶奶在床上缓缓醒来。与此同时,护工小马的电脑屏幕上立即更新了一组数据:“睡眠时间11.6小时,深睡1.2小时,建议午饭后散步半小时。”

这组精准的睡眠数据来自倪奶奶房间里的睡眠监测系统。半年前,这位土生土长的桐乡老人正式入住乌镇智能养老中心,开启了被智能科技“护航”的晚年生活。

走进养老中心,充满科技感的养老生活体验扑面而来——卧室里,智能床可以通过遥控器一键控制倾斜角度,床头的医用氧气、一键呼叫按钮和语音控制中枢让老人生活更加便利。AI生命体征检测仪通过雷达监测老人的呼吸、心率等数据,工作人员在后台屏幕上随机点开一个房间,入住老人的实时定位、历史轨迹、睡眠报告等信息便即时显示。

“我们打造了24小时呼叫平台,可实时监控和接收报警信息,并及时跟进和处理。乌镇智能养老中心院长钟月英介绍,中心为每个老人配备了定位胸卡,能实时掌握老人在室内活动的行动轨迹能,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以自动定位及报警。同时,养老中心还掌握了每个老人的基本信息、服务需求、健康状况和既往病史等,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入住老人绘制精准画像,并采用“一人一档”精细化管理。

如今,倪奶奶成了养老中心视频号里的“熟面孔”——火遍网络的手势舞、热门歌曲的翻拍MV、养老院的日常小剧场……拍摄短视频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 “在这里,可以使用智能设备、刷抖音、拍短视频……比起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在这里快乐多了。” 倪奶奶感慨。

倪奶奶的生活变迁是乌镇数字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在这个闻名遐迩的江南水乡,数字化正悄然改变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让银发族也能拥抱智能科技,安享幸福晚年。

在众多“数字化融入”的老年群体中,胡晖堪称“典型样本”。自2014年拥有首台智能手机起,她便踏上了数字化生活的征程。聊天、购物、直播、学习舞蹈、创作短视频……通过互联网,胡晖掌握了各种技能。

“现在有什么事情我都能在手机上办,很少为了办事而特意出门了。”“触”网后,胡晖对一切新鲜事展现出强烈的探索欲。2020年,当乌镇实现5G全覆盖,胡晖立马换上了带5G功能的智能手机。

当数字浪潮托起夕阳,银发岁月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互联网点亮水乡创业梦

“匆匆那年”民宿里,接连不断的电话和微信提示音,是“90后”民宿主理人姚愈凡的生活日常。10年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姚愈凡在察觉到乌镇民宿的风口后果断选择回到家乡,将自家民房改造成民宿,从此与忙碌结缘。生意最火爆时,“匆匆那年”年营业额达到了130万元。

刚结束乌镇戏剧节的接待工作,姚愈凡又马不停蹄地筹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接待事宜。身处离乌镇“文旅之风”最近的民宿行业,也适逢乌镇“互联网之风”吹过10余年,她对这里的变化深有感触。

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后,一场场重量级会展、赛事接连在乌镇落地。乌镇健康大会连续6年在乌镇举办,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总决赛连续3年在乌镇举办……密集的活动为民宿行业注入持续活力。“我赶上了乌镇越来越火的这10年。” 姚愈凡坦言。

距民宿7公里外,有一家常年占据大众点评区域榜首的咖啡店——铃兰咖啡店。它不在市区,也不在景区,但正是这家藏在村里的小店,周末日均客流能达到百余人次。店主姚晓华的秘诀正是互联网——她定期在社交平台发布店铺影像,让藏在深闺的小店被更多人发现。

“互联网提供了绝佳平台,很多客人都是通过线上推荐慕名而来。”在姚晓华看来,让理想扎根乡土,借互联网吸引八方来客,在乌镇已成为新常态。

在乌镇,像姚晓华这样的年轻人并非个例——“90后”乌镇非遗扎染手艺人单佳欢,开了一家扎染体验馆,将江南韵味十足的蓝调色彩变成流量密码,也让这家小店成了乌镇老街上的网红新坐标;“95后”女孩王雨雯和程海芳合开了一家糖水铺子,同样凭借社交媒体的精准引流,收获了一批忠实的远方食客……

除了姚愈凡、姚晓华等本地人的回归,乌镇也吸引着“八方来客”。“数字游民”紫尘是铃兰咖啡的常客。去年,她离开职场,来到乌镇。一年来,她住在横港村民宿,以咖啡馆为移动办公点。一杯咖啡、一本书,偶尔与店主闲谈……乌镇成了她的 “充电”之所。

互联网的加持下,青春的梦想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科技绘就城市智慧新图景

月初,乌镇云享路与智程路交叉口迎来一名“特殊交警”——轮臂式交通指挥机器人。它循着交通信号灯变化,用标准手势引导车流,还同步协助开展交通劝导,成为街头一道充满未来感的风景线。

“这台机器人是我们准备在今年峰会期间推出的一款‘桐乡智警’,名字叫桐桐,是一款融合了AI机器人技术以及大数据的智能警务装备。”桐乡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宋扬说,“‘机器人交警’长时间工作也不累,对我们交警执勤帮助很大。”

“桐桐”的出现是当地迈入智慧化时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智慧化浪潮的深入推进,乌镇乃至桐乡将一个个智慧应用从概念变为现实,科技的温度正渗透至居民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

2023年,乌镇智能医院正式开业,就医变得更便利、精准。 “我膝盖痛,要去哪个科室就诊?”“可以去骨科挂号哦!”在乌镇智能医院导诊台,智能导诊机器人可以随时回应患者咨询。

乌镇智能医院还能通过人工智能,精准、快速、超前分析人体健康大数据,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智能健康评估结果。 “我们平时体检做的肺部CT,拿到报告至少要大半天时间。在这里,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影像,只需5至10分钟,就能出具精准的报告。” 乌镇智能医院执行院长沈帆介绍。

2024年年初,嘉兴首条“全息数字道路”在桐乡濮院大道(恒乐路-永乐路)正式运行。不到两年时间,桐乡多条主干道建成“全息数字道路”,通过对车流进行实时感知,对信号灯进行智能调控,平均通行时间可以缩短15%以上。

“以前毛衫市场旺季,濮院大道堵得挪不动步,现在10分钟就能顺畅通过!” 经常往返濮院进货的赵师傅切身感受到了智慧交通带来的便利。

类似场景数不胜数——田间地头,数字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规模化,5G智慧农场里几乎看不到人的身影,只有机器人正“辛勤劳作”;道路之上,自动驾驶巴士自主规划路径、启停转弯,遇到障碍物或突发状况立即反应,在雨天、夜间等场景下也能顺畅行驶;酒店客房实现了全流程无人值守,客人仅需“身份证+人脸”双重身份验证便可全程自助,房间内的声控终端也让人可以“动口不动手”,全方位体验智慧生活的便捷……

老者安之,少者乐之,城者慧之。当世界互联网大会带来的数字涟漪深度融入水乡脉络,未来感与烟火气交融的生活图景,清晰可见。


作者: 编辑:管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