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8门课程入选市级名单!
近日,第十八届杭州市义务教育精品课程名单正式公布。上城区共有8门课程成功入选↓↓

一起来看入选课程特色


杭州市澎诚中学作为杭州市首批科学实验校,依托学校建筑“深度融合光伏场景”的独特资源,开发《零碳光伏的秘诀》校本课程。课程以“双碳”目标为核心,围绕能源、环保与创新三大主题,按“认知-实践-场景-创新”逻辑递进,构建“能源博物馆”“零碳竞销赛”“智创未来校”“太空环保行”四大学习单元。通过基础课时、主题研学、统筹课时相结合统筹推进,并借助四级协同备课、迭代课程资源库、“三维进阶式”评价体系,全面保障课程质量与育人成效。


杭州市丁蕙实验中学《无人机互联表演》课程依托学校地域优势,突破传统科技课程局限,将无人机飞行原理、编程技术、多机互联与航空文化深度融合,构建“基础认知—技能实操—协同创新—成果展演”完整学习链。课程面向七至九年级学生,分四大单元循序渐进。从启蒙安全规范入手,夯实理论基础;再到基础操控编程,培养核心技能;进阶至多机协同互联,突破技术难点;最终以编队表演落地,实现知识应用闭环。


杭州市丁兰第三小学《宋潮美学》课程根植杭城地域文化,依托学校“悦美”课程体系,以符号学为理论框架,聚焦第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与兴趣,通过“艺术解码宋朝符号—数智重构宋朝文化—活化应用现代生活”三级进阶路径,引领学生展开沉浸式的宋韵文化和宋式美学探索之旅。学生在“解码宋符—文会宋韵—重回宋潮”系列课程内容中感悟宋韵美学的精妙,同步培养跨学科思维与文化传承力。


杭州市澎致小学《儿童戏剧》课程基于学校“社区充能站”校本课程体系,依托学校“童润·童创·童乐”三童节,构建经典欣赏、童话模仿、剧本创编、戏剧表演四大板块,从基础感知到高阶创造,逐步延展儿童戏剧内涵、提升美育育人实效。课程内容主要包含“遇见之美”“勇气之音”“想象之翼”“舞台之辉”四个单元,让孩子们不仅学习戏剧知识,更在实践中发掘自我潜能,培养综合素质。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儿童剧场》课程始于2014年,历经十余年探索,成为践行“为了儿童的自由生长”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课程始终立足于“儿童本位”,坚信“儿童天生有戏”,为孩子创造一个能够获得“真问题、真情感、真体验”的成长空间,回应他们内在的情感表达与创造需求。课程独创“用整个身体来学习”的教学样态,通过“玩戏、习戏、创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在故事中构建内心世界,在创编中学会解决问题。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自然笔记》课程为三、四年级学生搭建亲近自然、探索科学的平台。课程以“在自然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为核心理念,创新融合观察体验式、探究实验式与询证式推理三大学习模式,围绕生物、生态系统、天文地理三大领域展开,结合季节特点划分春季、秋季两大板块,包含六个特色主题,每个主题配套四课时深度教学,同时配备自主编写的学习资料、学生手册及教学设计汇编,整合多平台资源,为教学提供充足支撑。


杭州市笕正小学《霓裳羽衣》课程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理念,以“传承经典、创新表达”为核心理念,围绕“形制”“雅饰”“清趣”“承启”四大单元,构建从历史溯源到设计实践,再到展示传播的完整学习闭环。学生不仅通过课堂学习、走读采风、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了解汉服文化,还亲手设计制作汉服及配饰,参与校园汉服节、花朝节等实践活动,在真实情境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节气味道》课程以“节气为媒、食育润心”为核心理念,融入学校“润适课程”体系之中,通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大主题单元构建“耕-种-收-烹-研”闭环实践,为孩子们铺就一条“在实践中探索、在体验中成长”的文化浸润之路。课程有效依托160㎡智能化食育空间、100㎡番茄种植基地及数智资源,激发实践的多样性。通过科学探究、技能挑战、食育厨房等学习活动,学生全程参与,有效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