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蓝媒热评 | 你的城市,正在更新

2025-10-12 19:44:04来源:中国蓝新闻

10月11日至12日,浙江省委城市工作会议在温州举行,会场上,“城市高质量发展”被不断提及,“好房子”“电梯换新”这些充满生活气的关键词成了最热词。

说到城市更新,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盖新楼、修新路。但浙江的“城市更新手册”里,重点划得不一样。它把“城区、片区、社区、小城镇”四类单元当作“样板间”来打造,这意味着更新不再是点状工程,而是成片区的整体提升。具有创新性的是,它明确提出要“建立可持续更新模式”,鼓励产权人自主更新,激发民间活力。这就在无形之中,在市民和市场主体树立了主人翁地位,传达出一句重要的话:“这个家,我们一起装。”

在浙江,“城市更新”并非宏大叙事,而是藏在街头巷尾,触手可及的改变,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比如,全省范围内20年以上的老电梯要“应更新尽更新”。这解决的正是许多老旧小区居民“上下为难”的痛点。城市,正是在这样具体的“关键小事”中,被一点点加上了温度。

难怪有人说,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家,浙江现在正在做的,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像一位贴心的“大管家”,着手给这个家做一次全面的“精细体检”与“智慧升级”。

安居,是给年轻人最好的“城市请柬”。房价高、租房难,是许多城市青年共同的焦虑。浙江正在实施“青年友好安居计划”,目标直指“对青年外来人口友好、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尤其提到,到2027年,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要基本完成。这不仅是城市界面的更新,更是为年轻人在这座城市“留下来”创造最基本的可能。

与此同时,“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既保了底线,又促了发展;既稳了市场,又重了保障。它的目标,是让不同需求的人,都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安身之所。一座对青年友好的城市,才有未来可期。

说到城市,以往的报刊杂志上总会出现“钢筋水泥”这些字样,那么未来的城市,并非只有钢筋水泥,而是有灵性的,一定是由“数据”和“智能”驱动的。浙江明确提出要发展“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核心就是“智能建造”。

以后盖房子,可能会像造汽车一样,部件在工厂生产,现场像“搭积木”一样组装;建筑机器人可能会更多出现在工地,从事危险、繁重的工作;从设计、施工到管理,BIM技术将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这些变化,最终会让我们住的房子质量更优、建设过程更绿色安全,城市运营也更高效。

城市的“魂”,藏在老街古巷与文化底色里。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浙江特别强调了“历史文化保护”与“特色风貌塑造”。这不是保守,而是为了让城市不失忆、不雷同。浙江计划推动更多县市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建立“正面引导+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让城市留住独特的文化基因。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到“城市为人而设计”,浙江的城市更新,不是冰冷的指标,而是一份关于“人”的温暖承诺。它可能关乎一部老电梯的更新,一个年轻人的安居梦,可能关乎一条老街的文脉延续,更有可能关乎我们如何用最前沿的科技,建造更安全、更智慧的家园。

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文关怀与治理智慧的竞争,更是执政者俯下身,侧耳倾听城市居民心声的态度,在一场场城市更新中,旧城褪去枷锁,新城焕发新生,朝阳正在城市上空冉冉升起,这里关注了每一个新市民的安居梦,这座城市便有了吸引人、留住心的磁力。

浙江,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城市温度,执政温度的生动实践。


作者: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