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好货“闯”非洲(上)丨一家新店的生意经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世界超市”义乌创新“品牌出海”模式,在海外开设“义乌品牌集合店”,以统一的义乌大品牌,打开小商品出口的新天地。
不久前,“义乌品牌集合店”海外首店在肯尼亚开业。店铺人气旺不旺?消费者买不买账?跟随镜头,和义乌老板娘一起“闯”非洲。
这是Yiwu selection——义乌品牌集合店海外首店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业的日子。2000平方米展厅,陈列着来自义乌的20多个品牌、百余款产品,吸引了不少肯尼亚本地消费者。
肯尼亚内罗毕市民:我是冲着开业来的,商品看起来质量很好。
看到客人进进出出,随集合店而来的10多位义乌老板娘很兴奋。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她们原本出口美国的产品,有不少滞留在仓库里。为了找到新订单,何犁红号召了200多个做自主品牌的老板娘,考察了十多个国家,最终把海外首店选在了义乌出口增量最多的非洲。
义乌市品牌发展促进会会长 何犁红:全球小商品人都在义乌采购,义乌的小商品为什么不是全球的品牌呢?每一个品牌它产品是比较单一的,但是如果我们组合在一起,它就是一个连锁店,可能影响力会更大。
但热闹的开业典礼后,大家很快发现,来拍照打卡的人多,真正掏钱下单的,却不及预期。一天下来,销售额换算成人民币才1万多元,这离全年500万元的目标,有很大的差距。
义乌市金尊文体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显春:感觉在海外开发客户还是蛮困难的。
义乌市品牌发展促进会会长 何犁红:品牌在非洲,它是一个趋势。“品牌出海”这件事情其实挺难的。
是产品不对路?还是价格不合理?大家急着复盘改进。何犁红想起来自己有个“老客户”在南非,她立马定了机票,飞往南非。
第一次来到老客户的“地盘”,何犁红有点震撼。原本这位客户,也是做批发小商品的生意,但眼下她的展厅比“义乌品牌集合店”大好几倍,陈列着2万多款产品,都打着自己的品牌。
南非康德集团销售经理 高玲玲:之前都是从义乌开始(采购)。
义乌市品牌发展促进会会长 何犁红:现在开始自己做?
南非康德集团销售经理 高玲玲:嗯。
为了降低成本,高玲玲所在的企业开始在南非开设工厂,从义乌采购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少。这款锅具套装本地化生产后,四个锅加起来能比从义乌拿货便宜60块。
南非康德集团销售经理 高玲玲:首先第一就是你降低成本,你成本降低了以后,你才有竞争力。再一个质量也好把关,所有的款式能够做到适合南非的市场。
更让何犁红没想到的是,借助本地生产线,他们不仅做小商品,还在探索“大件”的本地化。仓库附近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组装冰柜。南非昼夜温差大,企业专门搭建了一个实验室,挂上条幅“大胆实验,反复探索”,测试保障产品在极端气温下,也能正常运转。
南非康德集团冰柜厂负责人 杨 亮:本地化之后,所有的产品我们能实现精准地维修、维护。给南非的所有客户提供精益求精的品质。
附近的工厂里,箱包、电扇等产品的生产线已经非常成熟。得知非洲很多地区技术工人的月工资也就100美元左右,何犁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义乌小商品的供应链和价格优势,在非洲市场会越来越不明显。
义乌市品牌发展促进会会长 何犁红:说句实话,就是挺担忧的。自有品牌,质量又好,价格又有优势,那我们怎么办呢?这个就是值得思考的。但这路是没错的,就是“品牌出海”必须得干。
面对激烈的本地化竞争,“品牌出海”怎么干?“义乌品牌集合店”如何调整?请继续关注《义乌好货“闯”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