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好货“闯”非洲(下)一个品牌的新风口
继续来关注《义乌好货“闯”非洲》。“义乌品牌集合店”海外首店在非洲肯尼亚开业后,义乌老板娘们发现,非洲本地品牌正在崛起,本地化竞争日趋激烈。
小商品闯荡大世界,如何找准“品牌出海”的路,让优质好货打开更多新市场?跟随镜头,我们继续来看义乌老板娘的非洲之旅。
“义乌品牌集合店”开业后,眼看着营收平平,老板娘们有些焦虑,大伙儿决定去肯尼亚全国商品集散地——内罗毕中央商务区,跟客户当面聊聊。
义乌市金尊文体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显春:不是说叫我们不要来,他(司机)自己车子都不敢进来,应该就这里吧。
主营奖杯奖牌的陈显春,用蹩脚的英语比划着问了一路,找到一家体育用品店。一番交流后,得知老板常常需要不同彩带的奖牌,她立即打出了个性化定制的卖点。
肯尼亚体育用品批发商 尼奥卡比:非洲的消费者对颜色非常敏感,我需要更多的色彩搭配,小批量地定制产品,这样能降低我的试错成本。
奖牌和彩带可以任意搭配,一块也能定制。两人一拍即合,现场就达成合作意向。
陈显春又跑了好几家店铺。她发现,非洲消费者有多样化的需求,但当地轻工业基础弱,供应链不够完善,只能大批量、模式化生产,而小批量定制化,可能是义乌“品牌出海”的机会。
义乌市金尊文体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显春:我们结合市场上看到了一些回去,那工作的落地会更加方便顺利一点。争取下次过来,这一排全部换我们家的产品。
同样在寻找“品牌出海”出路的义乌二代老板娘吴祉莹,跟长辈们的“打法”不同。她先用DeepSeek等AI软件分析了非洲文具市场,她发现学生用尺市场已经饱和。
浙江科加文体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吴祉莹:学制图、学设计的人用的,我选过的。
尽管带上了自家质量最好的专业用尺,但这位在当地卖了十几年文具的批发客商,却不感兴趣。
肯尼亚文具批发商 木讷讷:产品质量非常好,但我不需要,我们的大部分消费者还不用这么好的产品。
反而这几款新设计的多功能尺具,让不少批发商很感兴趣。
肯尼亚文具批发商 木讷讷:这几款产品设计得非常精巧,我们的市场上还没有见过,如果价格合适的话,肯定能大卖。
吴祉莹又接连跑了多家批发店铺和商超,她发现,非洲这几年经济增长较快,消费品迭代速度也很快,但非洲本土品牌的设计研发能力不够强,而义乌在这方面是强项。
浙江科加文体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吴祉莹:这个市场上我没有看到很多我们的竞品,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的机会所在,我们应该主攻这个方向。
做强优势,才能在新市场上展露头脚。分头跑完市场,老板娘们马不停蹄把肯尼亚投资局请到品牌集合店,决定调整选品,更加突出个性化和设计感。
肯尼亚投资局副局长 奥利维亚·拉奇尔:我们的消费者喜欢设计新潮、质量好的产品。我们可以加强合作,通过肯尼亚一站式投资服务中心,把品牌集合店开到更多的区域。
正当老板娘们在肯尼亚分头跑市场的时候,何犁红在南非找到了一家浙江人开的百货品牌批发店,在当地小有名气。店里货品、装修跟“义乌品牌集合店”类似,但所有产品只打一个品牌。一打听,这样的百货品牌店,在南非有不少。
南非华商 章扬: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你要去看你跟他们差异化在哪里,从这差异化这个点去入手,去做精,而不是说去跟他们一样去硬拼价格什么,这样是做不长的。
找到差异,做精强项,章杨的选择不是个例。南非义乌国际小商品总商会会长,最近刚下了血本,在建设中的南非最大商贸城里率先买下了2000平方米商铺。
南非义乌国际小商品总商会会长 方梧彬:义乌那边如果有家乡的人跟我们来合作搞个一个品牌,同样的东西,你有个标志性的一个品牌打在那里,它可以价格提高20%。
南非华商 建开:现在就是要把品牌推出去,不光光只是推产品出去,不光光只是做代工,更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商品,最终的这些利润,这些IP然后回归到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老乡的转型,给了何犁红启发,也坚定了她以品牌闯非洲的信心。离开南非前,她决定把“义乌品牌集合店”的南非店,提上日程,选址就定在南非最大的商贸城。接下来,义乌小商品城将和众多老板娘们一起,推动“义乌品牌集合店”联合本地工厂,推出“1+N”的渠道加连锁新模式,让最新设计的产品能够第一时间落地非洲。
义乌市品牌发展促进会会长 何犁红:你在当地品牌做得很强,可以找他们代工。这个是下一个风口,前30年我们是做小商品的代工,未来30年我们要为成为全世界的小商品品牌努力,这是我们义乌老板娘必须得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