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十四五” 丨活力澎湃谱新篇 浙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三大台阶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浙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大幅跃升,扛起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今天起,中国蓝新闻推出《闪亮“十四五”》专栏,集中展示浙江“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的发展成就。
金秋九月,浙江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澎湃活力:新近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浙江企业上榜数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吉利星座第六个轨道面成功发射,标志着一期组网圆满完成;全球最大容量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在杭州正式启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更是突破了6万家,为经济发展积蓄了新的动能。
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CEO 王 洋:吉利星座一期正式完成部署,也标志着民营企业在低轨卫星商业化建设和全球布局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凸显。
万向一二三股份公司市场部总监 孙得超:通过创新使得我们的产品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从而保持我们的市场份额。
稳投资,强产业,始终为浙江经济锻造硬核支撑。走进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总投资11.5亿的金华达亚汽车零部件项目,二期产线正逐步投产,与一墙之隔的零跑整车工厂价值共创。目前,金华实施的190个“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636亿元,新能源车、生物医药等十条重点产业链建设活跃。
金华市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 朱 涵:以重大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浙江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积极实施“8+4”经济政策;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产业不断向新向高。目前,浙江已拥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软件、智能物联等5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郭 鹰:我们看到这个产业结构也持续在优化,特别是我们浙江主要是一个投资拉动,打造培育了五大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另外对一些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极大推动了整个GDP增长。
五年来,浙江把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做深做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
在主攻绿色能源技术的白马湖实验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团队多次打破世界纪录,目前保持同类电池最高效率。省内首个未来产业孵化器,3亿元规模的能源科创基金,让白马湖实验室成立三年多来,已产出标志性成果33项,助力浙江打造未来能源产业集群。
白马湖实验室副总经理 王 洁:通过我们的有组织科研攻关,去形成一些原创性的,突破性的成果。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去形成一些新兴产业。
五年来,全省11个设区市各出实招,杭州一批科技新兴企业全球出圈,助力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宁波持续打造“全球第一大港”,助推全省出口规模半年首次突破2万亿元;温州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冲刺万亿级GDP、千万级常住人口“双万”城市,全省四大都市圈联动发力,规模效应进一步凸显。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郑晓峰:应该说各地的发展都非常有特色。不同地区都遵循着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在这里面培育新质生产力,找到新的发展动能,既有“稳”的因素在里面,其实更有“进”的因素在里面。
坚定扛起来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担当,五年来,浙江经济总量节节攀升,连续跨越7万亿元、8万亿元、9万亿元三个大台阶,稳居全国第四。今年,浙江经济总量预计可达9.5万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浙江人均GDP也迈上新台阶。从2020年的1.46万美元提升至2024年的1.9万美元,预计今年可突破2万美元。
这一跨越,标志着浙江经济开始迈入全新阶段,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