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清河坊一带有8家米其林餐厅 快来南宋皇城根品尝市井烟火

2025-09-29 11:00:45来源:都市快报

清河坊一带有8家米其林餐厅

快来南宋皇城根品尝市井烟火

南宋御街、河坊街、十五奎巷、大井巷、大马弄、察院前、四牌楼……这一片星罗棋布的街巷,是千年前的南宋皇城根,也是老底子杭儿风的流传地。

穿梭其间,可发现这座互联网科技之城的另一面:烟火气。在新鲜出炉的“2025年杭州米其林指南”中,清河坊历史街区及周边共有 8 家餐厅入选。

如果你还没去打过卡,那这个国庆必须安排上。

新晋米其林“王日顺号”‍‍

穿过鼓楼往南,是另一番洞天。‍‍‍‍

这个季节的中山南路,已有孟浩然笔下“疏雨滴梧桐”的秋意。

起个清早,可以到大马弄逛逛野生马路菜市场,到太庙看看本地人的晨练,当然,在这里你也可以吃到一些有烟火气的早餐,中国人的早餐。

新晋米其林“王日顺号”,有着140年历史的金华烧饼铺,去年4月份从金华仙桥开到了杭州鼓楼,一天1000个两头乌猪肉包子不够卖。

凌晨3点就开始醒发面团。传统手艺,老面发酵。现在外面很多店都简化了,直接用酵母,王日顺号还是坚持老手艺,反效率,因为老面发起来更筋道。仙桥传统手艺,包子的面皮自然发酵,配上4∶7肥瘦比的两头乌猪肉馅,蒸出来的包子,老面口感,肉香四溢,芳而不濡,腴而不腻。

一只葱肉包子3元,一只笋肉包子也是3元,葱肉烧饼8元,古法烧饼3元,豆浆3元,豆腐脑5元,阳春面8元,猪油小馄饨10元……一般的胃口,两个包子一碗豆浆,9元钱,吃很饱了。

一炉一次可以烤20个烧饼,入炭炉烤制,面香、肉香、葱香。

烧饼分两种,古法烧饼是没有肉的,要夹油条吃,是为一套。

一张古法烧饼,夹一根酥脆的双股大油条,再打一碗热乎乎的姜葱咸豆浆,是仙桥人的早餐标配。

这样的早餐形式,仙桥人已经吃了140多年。豆腐脑口感细嫩、柔软、润滑。北方多爱咸食,南方偏爱甜味,川渝之地则喜爱酸辣口味。大江南北都喜欢在早晨吃上一碗热腾腾、滑嫩嫩的豆腐脑,营养落胃。正道是,豆腐新鲜卤汁肥,一瓯隽味趁朝晖。猪油小馄饨,台面上明摆着羊脂玉一样的两头乌猪油,舀一勺配小馄饨,腴润脂香。

早上6点营业到晚上9点,一直有客人来,晚上打烊稍微关慢一点,门就关不上。

十五奎巷里的米其林宁波菜

“如果杭州要选5家最好吃的店,有他家一份。”

鼓楼南出口右拐,有一条烟火气十足的十五奎巷,巷子里有一家米其林餐厅,做宁波菜的,不仅在杭州餐饮圈大名鼎鼎,在全国餐饮界也是满赞口碑。

这么多年,江南渔哥坚持只做宁波菜,但又不照搬传统宁波菜的套路,自己研发出不少有趣的搭配。

宁式糟骨头,“象山三宝”之一,生肉,生骨,生腌,只有宁波人会做。

土猪肉取前胸骨,以家酿酒糟密封腌它三个月。用糟骨头蒸膏蟹、蒸梭子蟹、蒸黄鱼,鲜上加鲜。

在舟山,晒鱼鲞是家家户户信手拈来的手艺。其中的黄鱼鲞既是食材,也是提鲜的引擎,类似火腿。

无论是鳗筒鳗干,又或是黄鱼鲞,对宁波人来说,都是鲜味引擎。黄鱼鲞烧冬瓜在舟山早就是经典菜肴,用它来炖猪手、炖老鸭,发展到如今是炖狮子头。

黄鱼鲞的鲜味全融进了狮子头,狮子头肥瘦适中,其嫩如肤。

一勺热汤下去,狮子头滑嫩、冬瓜肉清甜、黄鱼鲞韧劲,香气从喉咙溢开来。

黄鱼鲞、墨鱼和五花肉同烹,酥烂入味。五花肉吸收了鱼香,淡化了油腻,原本略显干巴的黄鱼鲞,变得饱满腴润,在高温里随着咕嘟咕嘟声完成了升华。

去江南渔哥吃过饭的客人,基本上都会惊叹,了不起啊,一桌菜,无论荤素,只只赞。有变化,有逻辑,有审美。

色宽,度假就是要色宽

在江南渔哥的隔壁,有家色宽小酒馆,因为几个小菜烧得好吃,“跨界”成了杭州餐饮圈的一家神店。

色宽,杭州话里有“慢慢来”的意思。度假,就是要慢慢来嘛。

好多客人一进门就说要吃饭,其实这是个酒吧。

店不大,楼上楼上加起来也就75平方米左右,楼上有些沙发雅座,一楼就一长吧台,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群人喝着威士忌和精酿,就开始点菜,臭豆腐煎毛豆、风肉蒸素鸡、肉饼蒸鲞、香干肉丝、酱爆田鸡、尖椒倒笃菜、暴腌菜毛豆、香肠蒸蛋……临走了,还得来一份老板娘亲手烧的猪油拌面。

于是,喝着喝着就开始上菜,上着上着,吧台变餐桌。

有老客一本正经开玩笑说:“他们是正经开酒吧的,我们也是正经来吃饭的。”

把酒吧开成私房菜,这种现象在杭州并不多见,或许,只此一家。

厨房极小,小到只站得下一个人,说是厨房,其实就一台单口锅电磁炉,所有的菜,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做出来的。

客人点菜了,王军就掀开帘布钻进去烧,老板娘负责在吧台配菜,配菜的画面也很喜感。

一个酒吧吧台搞得跟厨房似的,底下藏着一个大冷柜,砧板、菜刀掏出来切配,配好菜又藏回去。厨房门口一个放啤酒的透明冰箱,上面三层放酒,下面三层全是食材和调料。

“肉饼蒸鲞,不用吃鲞,不用吃毛豆,就吃下面的肉饼。”

“臭豆腐煎毛豆,臭豆腐是慢慢煎的,里面才不会空,毛豆不过水,煸一下。”

“香干肉丝,肉丝、香干丝、韭芽丝,三丝要分明。”

“拌面最关键要用猪油,自己熬的猪油。”

听王军讲烧菜,确确实实是一家认认真真在做菜的小酒吧。

色宽晚上7点半开门,一般营业到凌晨3点,周末客人多,有时12点去,没菜了。

这碗麻油青菜馄饨,夏天必吃

起初,是一个杭州本地的朋友告诉我,她小时候,她妈为了哄她去吴山爬山锻炼,每次都以“菜馄饨吃不吃”为诱饵,次次灵光,屡试不爽。

十五奎巷里有江南渔哥,有色宽小酒馆,还有这家菜馄饨,毫不起眼,是那种你走过路过十几遍都不曾抬望眼的小破店。别的不说,这碗麻油青菜馄饨真是夏天必吃,杭州应该找不出第二家了。点上两碗,大姐拎出一大塑料袋剁碎的青菜馅料,纯素,不含猪肉,给你现包现烧。三五分钟,煮好捞起,大姐拿只

老式热水瓶浇上开水,滴两滴麻油,一碗清清爽爽的纯青菜馄饨就摆在了面前。

汤面泛着油花,忍不住先端碗喝了一口清汤。嗯,真当清爽!汤底是榨菜、虾米、葱花,灵魂是那两滴麻油。带汤舀起一只馄饨,谨慎地咬一口,翡翠透骨的鲜,透过馄饨皮能看见里面翠绿的青菜馅,一口一个新鲜清爽。便宜,一碗才八块钱。开了将近三十年,老板娘每天凌晨2点起来,一般三四点就有客人来吃了,只做早午餐,过午就歇。有懂行的老客说,过去有的馄饨店青菜脱水是放在洗衣机里甩的,听着好有趣。

清河坊一带有8家米其林餐厅

还没去打过卡?这个国庆必须安排上

三届米其林必比登

清河坊杭帮菜人气王

郭连宝是杭州城有名的餐馆老板,在他把福缘居开到这里之前,河坊街东段这片区域,很难找到什么好吃的餐馆。

“我们店的消费群体是老百姓,装修可以适当简单一点。”郭连宝心思不多,一根筋只是做好那几道杭州人老底子的家常菜。

“最多一天拿了500个号,发到我们自己不敢发为止,发了也做不出来。”郭连宝坦言,忙的时候要等一个多小时是很寻常的,一天几百单,店里拢共就23张桌子。

福缘居的客人以本地人为主,但外地人多的时候,本地人就少,本地人不愿意排队。

“大概2018年,突然之间游客盖过了本地人。现在年轻客人比较多,这是互联网带给我的,有很多主播直播,有的是来打卡,但肯定是喜欢才来,吃过好吃。”

福缘居有几道头牌是必点的,比如虾油系列。

“虾油不仅仅是鸡,对杭州人来说都可以泡,鸡、鸭、豆腐、莴笋……荤素菜都可以,我自己脱口而出第一推荐的是这个。”

很多杭州本帮家常菜,基本上都是绍兴菜、萧山菜。杭州有句老话叫“杭州萝卜绍兴种”,就是一半的人都是绍兴人,祖籍绍兴的杭州人很多。

“家里吃吃的,像萝卜干、梅干菜、酸臭、虾油、醋熘鱼头啊这些,底子都是绍兴菜、萧山菜。”

另一道每桌必点就是脆皮大肠,其实这几年很流行的脆皮大肠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起初只是卤大肠。

“大肠全国各地都有,很多是卤的,泡在汤汁里,最好是热乎乎的,捞出来切一下就可以了,这是卤大肠。炸一下,没想到更香!变成脆皮更受欢迎。”

杭帮菜季节性强,也不靠海,只有点江鲜河鲜,土步鱼上来了,那弄点冬笋烧烧,河虾上来了弄点菜菩头烧烧。

杭帮家常菜里没有很高端的原料,最好的就是那几只鸡、那几条鱼和虾。

四牌楼米其林

必比登馄饨王

十五奎巷进去,走到四牌楼,拐角处,四牌楼12号就是小劳馄饨。三四张桌子,简单装修,开了十年,每天要卖好几百碗馄饨。杭州人吃馄饨,多喜欢有荤有素的,春天是荠菜马兰头,冬天是香菇三鲜。

小劳馄饨有纯鲜肉、笋尖鲜肉、香菇鲜肉、青菜鲜肉、荠菜鲜肉、芹菜鲜肉六种口味,也可以自由组合,每样来点儿,就是一份全家福。馄饨个头介于大馄饨和小馄饨之间,皮略厚,是杭州人偏好的那种有筋道的皮。外地人头回吃可能会略觉硬口。

馅儿自不必说,用料精细,饱满紧实,个个如元宝。客人来,点一碗馄饨之余,多半会加一副葱包桧,8块钱一副。一手馄饨一手葱包桧是她家的标配。

青菜鲜肉馄饨,有三处点睛之笔:鲜肉里加了芝麻,青菜里滴了小麻油,馄饨汤里则用的是猪油,每天现熬的猪油。芝麻、麻油、猪油,从馅到汤,由内而外,吃起来那可得有多香。

小劳馄饨还分干湿两吃。馄饨生煎,喜欢什么口味,给你现煎,一份煎煎5分钟。底子焦脆,一点也不油腻。比起生煎包的皮厚油腻,生煎馄饨皮更

薄,层次感也更丰富。

北方都是白面皮,杭州馄饨用的都是碱性皮子,擀面时会多压几道,有嚼劲。又加了鸡蛋,细嚼会有一丝蛋香。包馄饨也是自己动手,劳剑慧手法娴熟,馄饨皮在她指尖随意翻折两下,一个馄饨就成形了,几乎不用眼睛看的,一碗馄饨三两下就给你现包好了。这是一双一年要包40000多碗馄饨的巧手。

新晋米其林餐厅,文人山野徽菜

水墨徽今年新入榜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主打一个徽州山野土菜,装修风格完美融入鼓楼、望仙阁等周边的建筑风格,夜晚掌灯后,一派唐风宋骨,雍容雅致。‍‍‍‍

好吃,不贵,绝大多数食材是从徽州运过来的。臭鳜鱼自然是店里的头牌,一筷子下去,是蒜瓣肉,紧实而富有弹性,发酵产生的风味物质,鲜美无比。醇厚汤汁,用来拌米饭,也是一绝。

刀板香,徽州人管上好的咸肉叫刀板香,切几片刀板香蒸笋衣,是一道靓菜。

定制的刀板香,咸度略有下降,更符合四海客人口味。同时保留了肥度,才能让干瘦的笋衣吸饱喝足,变得腴润。

胡适一品锅有点类似杭州的三鲜锅,物料丰富,一锅慢炖,蛋饺、油豆腐嵌肉、鹌鹑蛋、香菇、西兰花、排骨……分层次的组合,烹饪时多次下料、加汤、焖烧,最后成形。

香煎毛豆腐,看着比毛豆腐刺身已经温和许多,入口时,还是能感觉到它的绵密与发酵味。

最后不得不提一嘴,他家的黄豆猪脚米面真是让人吃得热泪盈眶,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感动,很治愈。据说是老板从徽州老家背回来的米面,妈妈牌,难怪。

隔壁就是年轻人追捧的春风茶馆,和水墨徽是同一个院子。中式下午茶,文化复兴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来打卡拍照,优哉游哉地喝一杯冷泡茶,看窗前车来人往,享受一个美好的假期午后。

高银街遗珠,海派汇家常菜

高银街餐厅林立,但通常被杭州人默认为是给“游客吃吃的”地方,但海派汇却是烧菜给本地人吃的“一颗遗珠”。

一碟酥鱼,用小白鲳,宁波做法,妙在以玫瑰花汁,代替糖醋汁,回味有一丝花香。吃东西讲究余味,何谓余味?例如青橄榄,有什么吃头?不甜,不咸,不酥,不脆,但吃完嘴里会有一股清香,取其余味使然。

中餐的雅,往往在这些细节里。

白鲳是肉食性鱼,吃小鱼的。凡吃鱼的鱼,都好吃。白鲳肉厚刺少,肉质细嫩,炸成酥鱼,外酥里嫩。红烧糖醋白鲳鱼素来是一道名菜。

黄鳝的吃法很多,软兜鳝丝、啫啫黄鳝、响油鳝丝、豉汁黄鳝、鳝丝粉丝……这道生爆反骨鳝吃得喜出望外。一斤多的黄鳝,摘头去尾,先以菜刀横拍两下,敲敲松,拍拍扁,反骨鳝的做法,鳝片入油反卷,用菜籽油爆,爆得焦嫩酥脆,大火收汁,挂一层油润的酱汁,配以数茎爆香葱段,锅气缭绕。鳝鱼的最后一丝腥气也荡然无存,闭眼吃,有骨无碍,因为连骨头都炸酥了。即便冷了,香酥不减,足见火候到位。

杭州人爱吃腰花,这道虎皮尖椒爆腰花,真叫人想来碗面。杭椒油爆至虎皮状,这个腰花冷了也不骚。窍门就是要火大,生爆,腰花不做勾芡,一刹那的熟,刚断生的熟,不能过。过之毫厘,失之千里。江鲈鱼用笋干菜烧出一个半汤,半汤更浓郁,更鲜美。笋干菜是找上虞农户订的,将笋丝和梅干菜合煮再晒制而成,标准之一,笋要比干菜多。笋干菜轻便,易储存。做汤、配蔬菜、烧肉、配河鲜都适宜。绍兴地区,最常见的吃法,是笋干菜汤。盛夏,抓一把笋干菜,冲上开水,就可以喝了,清凉解暑。讲究一点,做成笋干菜蛋花汤。笋干菜炒四季豆,炒葫芦,炒丝瓜,烧五花肉,都搭,非常顺手好用。江鲈鱼则以两斤左右的为佳。八宝酱丁,汇集虾仁、花生、笋丁、香干丁、蚕豆诸丁,以杭州豆瓣酱和马大嫂黄豆酱,双酱烧。肉丁嫩得不得了,取自猪前脚腋下扁骨上面的一块肉。回味咸中带点甜,杭州本地菜馆很多都有做这道菜,总是又咸又黑,他家确实做得好。

江鲫鱼,不改刀,放三年的火腿蒸蒸,带皮火腿,鱼肉是吃得出来的清甜,三四两的鲫鱼,恰好。

老板阿亮,江湖人称大块头,人蛮爽气,块头大,心却细,挑得很,一早要跑十几个菜场。东西不好,进不了他的门。

这次老店新开,虽然仍开在高银街,给人以“游客吃吃的”感觉,阿亮的心境早已回归本地,他绝不想做一家只是给外地客人吃吃的游客店。他要做一家本地人也爱光顾的老底子杭州家常味道的店。


作者:文字 记者 吕磊 摄影 姜姜好 记者 陈中秋 吕磊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