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门口那条河 | 12年巡河风雨无阻,如今这里风光如画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上城发布推出“咱家门口那条河”系列报道,邀请民间河长、环保志愿者等以亲历者视角讲述身边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故事。他们口中的点滴变化,汇聚成了一幅鲜活的生态画卷。
本期讲述人
上羊市街党员巡河队队长 樊建华
我叫樊建华,每天一早我都会来到中河、贴沙河、上羊市街社区的3口古井巡河/井,一晃已经12个年头了。2013年,知道紫阳街道要成立治水队,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拉起了一支16人的党员巡河队。
曾经的中河、贴沙河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河面常常漂浮着随意丢弃的垃圾甚至共享单车,附近商户用河水清洗拖把,少数垂钓者偷偷拉开护河铁丝网违规垂钓。
“大家的河,大家要爱护。”我自己琢磨出了一套“三聊”工作法。第一个聊叫“河边陪聊”,我和巡河队员们每天都会找河边洗衣垂钓的居民、商户聊天,不断拉近双方情感距离;第二个聊叫“家常坐聊”,碰到“顽固分子”,就由有“熟人关系”的党员出马,在走亲戚、交朋友的真诚氛围中打动他们;第三个聊叫“信步闲聊”,巡河过程中总会碰到临时“跟风”来洗衣垂钓的居民群众,队员们就在散步漫谈中,引导大家“学好不学坏”,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我还总结出了“望闻问切”的四字秘诀。“望”就是观察水质,“闻”要闻河道异味,“问”关键在联系好周边居民,“切”是利用PH试纸监测河水的酸碱度。四字秘诀一讲,人人都能当个合格的“瞭望员”。空闲之余,我会带着周边学校的少先队员、党建联建企业的青年们,一起了解、保护河道和古井,“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的基层治水格局愈发鲜明。
除了我自己,其他巡河队员们也都干劲十足。队员小叶四五年前搬到了10几公里外的地方,直到现在,每周五还会来参加义务巡河,风雨无阻;小蒋是个“硬脾气”,碰到违规垂钓的居民,一定要劝阻到他们离开为止;小高巡河路上会帮高龄老人代扔垃圾;老孟有段时间手臂摔伤,还是坚持巡河,谁也劝不动。
如今,这里早已水清岸绿、风光如画。现在除了刮大风、下大雨时河面会飘起落叶枝梢,其他时候甚至都没有清清垃圾的“机会”了。
采访感言:
十二载寒来暑往,樊建华与党员巡河队用脚步丈量着河道长度,用真心守护着水清岸绿。从 “三聊” 工作法化解治理难题,到 “望闻问切” 让人人成为治水能手,他们把 “两山” 理论的大道理,化作了巡河护井的寻常事。基层治理的密码,藏在他们沾满晨露的鞋尖上,写在与居民唠嗑的家常里。这份久久为功的坚守,恰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