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浙江边会召开
中国蓝新闻讯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浙江边会今天(9月24日)召开,国内外嘉宾共话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下午一点,离边会开始还有一刻钟,200多个座位已经座无虚席。人群中,青海省海西州长江源村村委会主任扎西达娃站在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展牌前,眼神里满是探寻。
“我的这个村子,是三江源的核心区域,生态保护极其重要,过来也是主要是想学习来了。这边生态保护经验更足。像我们野生动植物的一些观测,现在目前是有,但是对于数字的统计,可能这些方面还是需要一些数字化的赋能,才能更精确。”
会议发布了全省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去年浙江完成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发布成果,记录物种1.3万多种。逐步推动天地空一体化的监测网络建设,助力生物多样性监测智慧化、数字化升级。
成果发布后,地方实践案例的分享让会场热度再次升温。杭州上城区如何打造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区、温州南麂列岛怎样守护海洋生物家园…… 一个个生动案例,吸引国内外嘉宾不断涌入,一直排到会场门口,有的在人群中踮着脚看,有的举起手机拍摄PPT。众多实践中,丽水创新提出的“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概念,已被纳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在全国多地推广。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晓红说,他们已经成功创建七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形成了集科普研学、文创研发、自然体验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比如说,我们景宁毛垟乡的苔藓产业产值达到了两千多万,带动了村集体收入两百多万元,吸引研学游客两千多人次。再比如我们的观鸟经济,我们有十家观鸟点,举办了六届的鸟类观察邀请赛,已经成为圈内知名的品牌赛事。”
原定90分钟的交流分享,不知不觉就超时了半小时。意大利波河三角洲公园生物学家埃琳娜全程站着听得津津有味。
“我看到很多绿色发展的思路,比如生态农业、绿色制造的实践,既守住了青山绿水,又让百姓增收,这种平衡模式给全球很多地区提供了好参考。”埃琳娜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国际嘉宾的心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网络、生物圈保护区及能力建设部门首席负责人汉斯说:“在浙江期间,浙江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繁荣社区与良好生态共存,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大会期间,浙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物圈保护区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分享宝贵的经验,这是人与生物圈计划,也是我们共同进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