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潮”弄“潮” “潮市”芳华绽放
区级文化特派员 张西琴
区级文化特派员张西琴(中)将“织梦华裳”新中式服饰文化活动送进学校
2024年7月,当我第一次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站在“中国服装第一街”,发现这里涌动着不息的活力:
南来北往的进货商、穿梭忙碌的商户、脚步不停的拉包工、街巷奔忙的快递小哥、大包小包的购物居民,交织成一幅鲜活的“潮市画卷”。
22家服装市场、近1.5万个档口,汇聚成全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之一,涌动着商贸的热流。
数百名走在时尚尖端的设计师,万千款引领潮流的时尚服饰,沉淀着丰厚的服饰文化肌理,流淌着传统的匠心精神,是传承与创新的交汇场域。
而我,作为派驻于此的文化特派员,有幸投身荷悦“时裳荟”潮文化项目的构建,带着“开拓创新、砥砺奋进、汇聚整合”的潮精神,将服饰文化的匠心、街区故事的温度、生活滋味的烟火,化作一粒粒种子播撒在这潮起潮涌中。
一年来,亲眼看着它们生根发芽,绽放出了属于“时尚街区”的独特文化芳华,我倍感幸福与自豪。
双向赋能:让文化在人潮里活起来
“原来四季青不只是买衣服的地方,还能学文化、玩体验!”听到居民这样的感慨,我知道,我们在服装街区做的“文化”这篇文章,真的走进了大家心里。
文化要活,就得融入生活。
这一年,我试着以“双向式文化服务”为纽带,让更多的人触摸到街区的多元文化。
首先,让文化主动“走出去”。我们找街区里的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组成“服饰文化宣讲团”,进社区教大家搭配衣服,去校园里讲创业故事、聊服饰历史……把街区的文化养分送到人们身边。
其次,让大家愿意“走进来”。我们邀请居民来街区做沉浸式研学,摸一摸传统面料的质感,听设计师讲衣服的设计巧思,甚至试着自己搭配一套新中式服饰。我们还和市场、街坊一起办“潮起东方·时裳四季”活动,搭起时装周的舞台,开设时尚潮服静态展,摆出服饰文化集市……吸引了上万人来逛逛,大家挤在展台前看衣服,凑在设计师身边问搭配,上台摆摆pose,热闹、欢快得像过年。
为了进一步推进服饰文化的传播,我还拍了不少视频,有文化特派员的时尚变身记,也有简单实用的服饰搭配技巧……没想到这些视频成了“引路牌”,越来越多人顺着视频找到街区,不断有人惊叹“原来新中式穿搭里藏着这么多文化巧思”。
看着人潮在街区里流动,听着大家讨论衣服里的文化,我忽然明白:
这些活动就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线,把商户、居民和文化紧紧连在一起。
文化不再是挂在墙上的字,而是穿在身上的衣服,是聊天时的话题,是大家愿意特意来体验的乐趣。
现在的服装街区,不仅能买衣服,更能让文化在人潮里流动、鲜活,甚至跟着时尚的节奏“潮”起来,连带着街区的消费也热闹了不少。
这样的双向互动,才是文化真正的生命力啊。
双核发力:让“服饰+”酿出文化味
“这课像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的,学了就能用!”市场学员的一句话,让我更确定了“时裳荟”潮文化项目不能只停留在热闹的活动里,得进一步往“滋养人”的深处走。
我尝试着打造“文化赋能+技能提升”的双核,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和各方力量,搭建起了一套服饰与设计、商业、文化、生活等多元融合的“服饰+”课程体系。
在上城区委宣传部的引领指路下,在区教育局、社区学院和采荷街道的全力支持下,“服饰+生活”“服饰+技能”“服饰+文化”三大类课程日益成型,并主动把文化体验送进市场,下拉出长长的课程菜单——从丝巾搭配、色彩解析到展陈设计,几十种内容任选。
课程一落地,街区里热闹极了——
老年人凑在丝巾搭配课上,跟着老师折出花样围在身上,笑着说“又找回年轻时的优雅”。
商户们挤在短视频课上,边记笔记边拍案例,打算用新学的色彩美学改造自家陈列。
就连来研学的青少年,也在课堂上摸着凉滑的丝绸,听老师讲“丝绸之路”的故事,眼里满是好奇……
有设计师上完品牌运营课,立刻把新媒体营销的方法用在新品推广上,说“既守住了文化根,又打开了销路”。
有社区阿姨参加完丝巾手作,特意穿着新搭配的衣服来市场逛,逢人就夸“现在买衣服还能学文化,太值了”……
原来,“服饰+”不只是简单的加法,而是把文化揉进技能里,把需求融进课程里。
现在的服装街区,课桌上有知识,摊位上有创意,人潮里有故事,“时裳荟”潮文化项目不再是放在办公桌上的方案、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变成了商户手里的订单、居民身上的搭配、孩子嘴里的服饰文化……悄悄为中国服装第一街注入了更久的活力。
深耕街区:让文化生态圈焕发生长力
这一年,扎根中国服装第一街这片文化厚土,我始终坚信:文化唯有深植实干土壤,方能结出丰硕果实。
而要让文化之花扎根,必先读懂脚下的“泥土”。
这一年,无论酷暑寒冬,我始终穿梭在各个市场,不仅汇聚起一支由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等组成的多元师资队伍,更推动他们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力军,让资源快速转化为项目实践的“推进器”。
这一年,曾经散落的“文化珠子”被一一串链,设计师转型为“文化导师”,市场档口变身为实践课堂,面料市场与童装市场也成了鲜活的研学基地。
我深知,文化生长从来都非一蹴而就。但只要始终带着那股“潮劲儿”,持续播撒服饰里的精气神、街区中的故事与生活里的滋味,终有一天,这条街会绽放满径文化之花——每一朵都闪着时尚之光,都裹着生活的烟火气。
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是社会发展的精神纽带,它浸润生活、凝聚力量,能让照拂过的每个角落都充盈着温度与活力。
俯身深耕,架起文化与群众的桥梁,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让每一份文化的力量都能抵达人心、赋能生长——这,就是文化特派员的职责与使命。
我是文化特派员,我愿做这样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