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咱家门口那条河 | 一条河,一份情,从居民到民间河长

2025-09-11 09:36:19来源:湖滨街道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上城发布推出“咱家门口那条河”系列报道,邀请民间河长、环保志愿者等以亲历者视角讲述身边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故事。他们口中的点滴变化,汇聚成了一幅鲜活的生态画卷。

本期讲述人

民情观察员、民间河长 杨明霞

“小朋友们,巡河可不是简单的散步哦!我们要仔细观察……”我带着小志愿者们来到中河边(湖滨段)开展巡河工作。

图片

杨明霞带领小志愿者们巡河

听完我的巡河讲解,小志愿者们个个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拿着袋子和垃圾钳,开始清理河岸垃圾。他们用稚嫩且认真的声音劝导居民:“叔叔,这里水深危险,走到岸边树荫下更安全。”我们沿着河岸仔细巡查,发现草丛中有塑料袋、饮料瓶,便用准备好的夹子、垃圾袋,分工协作将垃圾捡起,过程中,还凑到水边观察水质,讨论水色、气味等。

我认为,“青少年在实践中能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同时带动家庭共同参与到河道守护中,形成‘社区引领、青少年带动、全民参与’的浓厚护河氛围,才能使家门口这条河更美、更好。”

图片

中河是历史上杭州城内重要的主运河航道,见证了杭州历史城区的变迁。记得去年夏天,我在巡河时发现雨季垃圾明显增多,有些居民在沿河凉亭躲雨休憩时留下生活垃圾。我立即向街道建议设置告示牌,加强环卫排查。连续一周每天早、晚我都去那个点位观察,发现垃圾现象有明显的改善。作为民间河长,我最开心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建议能落到实处,真正惠及居民。

“河道治理不仅仅靠一时的整治,更需要大家日常的监督和维护。”如今,我已经养成了“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记一笔”的习惯。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推动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作为民间河长,我要做好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桥梁,既要传达民意,也要解释政策。

图片

除了垃圾整治,我还特别关注中河沿线景区环境的优化,凭借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总能发现一些大家忽略的细节。作为民情观察员,我会将我的所听、所思、所虑化为社情民意和真知灼见,为百姓反映民意搭建“纳谏渠”。依托“湖滨晴雨工作室”,我们曾经先后围绕“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开展专题讨论和征集立法建议。

图片

“守住绿水青山,就守住了我们的未来。”我认为环境问题与大家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开展巡河工作,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河道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不断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让每一位居民都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明白保护河道环境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采访感言:

作为民情观察员与民间河长,杨明霞的巡河故事满是温度。带小志愿者清理河岸、劝导居民,她以行动播撒生态种子;发现雨季垃圾问题后,她主动建言、持续监督,推动整改见效。从中河的历史变迁中读懂守护意义,以“多看多问多记”的习惯履职,借 “湖滨晴雨工作室” 传递民声。正如她所言,守住绿水青山需全民参与,护河不是口号,是共同守护家园未来的行动。

作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