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荫下的5元理发点受追捧 理发师用20年让幸福从“头”开始
程伟华在便民服务点开展公益理发活动
盛夏的杭州,午后气温突破38℃。
位于湖滨街道仁和路33号附近的树荫下,程伟华的临时理发点前仍有老人排着队。从上午6点半开始,程伟华就守在这里为老街坊们理发。
“程师傅,今天人多吗?我这头发再不剪,热得都黏脖子了。”蒋奶奶来到理发点,熟稔地坐在折叠椅上。
蒋奶奶在这里理发已五六年,“我们都是邻居介绍来的,他价格实在、手艺又好。”程伟华给蒋奶奶围上围布,推子灵活游走,5分钟就将头发修剪得整齐利落。
从第一个临时理发点开张起,程伟华理发的价格就定在5元,20年未涨价。
谈起高温,程师傅摆摆手,“不热不热,已经习惯了。”汗珠布满额头,他随手用纸巾擦一把,又拿起了推子。
程师傅说,这5元的理发服务是他和街坊们之间无形的承诺,对老人、残疾人、退伍军人,他则分文不取。
最开始程师傅是和社区合作,几年下来共发放了2000多张免费理发券。券用完了,他的服务却没有停下。每月的16日、25日,他都会准时守在仁和路理发点,“这里的老人们都等着我,不能失约。”
8月25日这天,他在仁和路理了四五十个头。“夏天是旺季,前几天在光华路一天要理六七十个,忙到吃干粮的时间都没有。”
午后两点,理发点人流渐少,程师傅又扛起理发包,去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免费理发。“这一片有300多位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每天都会有人联系我。”
程师傅说,当天上门理发的第一位老人是吴爷爷。吴爷爷是十几年的老顾客了,“两三年前他中风了,没法下楼梯,我就上门来给他理发。”
为老人理发时,程师傅总会多一份细心:耳后、颈后要剪得更短,避免闷出痱子;奶奶们的刘海要修到不扎眼睛,爷爷们的胡子也要顺便修一下。
鲜少有人知道,这位扎根社区的“5元理发师”,曾是为外国友人做造型、能用英语沟通的行业能手,更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资质。这些年来,不止一家理发店开出高薪“挖”他,但想起那些翘首以盼的老人,他还是一次次拒绝了。除了仁和路、光华路等几个固定服务地点,现在他要跑的地方越来越多,还有不少社区来联系他,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上门理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