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杭州观察|全国三冠王!从500强榜单看杭州民企的“含金量”

2025-09-07 19:54:57来源:潮新闻

杭州,领跑全国!

日前,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以107家上榜企业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杭州上榜企业38家,连续23年位列全国城市第一,在数量上强势领先身后的苏州(25家)、北京(22家),是榜单上独一档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步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和“2025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榜单中,杭州分别有29家和18家企业上榜,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杭州民营经济强,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拿下“三料冠军”,杭州有何优势?连续23年霸榜,杭州民营经济为什么稳?透过杭州这扇窗,又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怎样的韧性?

金字塔式的企业生态

在建筑设计中,金字塔被认作是最稳固的结构。杭州民企上榜数量23年位居第一的背后,是金字塔式的企业生态——

阿里巴巴、荣盛控股、吉利控股3家企业,位列前10;

恒逸集团、万向集团、蚂蚁集团、传化集团等11家企业,位列前200;

滨江房产、东南网架、新华三、农夫山泉等24家企业入围500强。

用一个字形容榜单上的民企,就是“稳”。

其一,稳在企业梯队。

头部企业顶天立地。此次上榜的杭州民企中,3家企业位列前10,数量与深圳齐平,并列全国第一,迈入“千亿俱乐部”的企业有11家,它们既是榜单上的常客,而且随便拿出一个,都是行业内链主、龙头的存在。比如,被称作石化双雄的荣盛、恒逸,横跨炼油、新材料、石油化工全产业链,前者吸引沙特外资投入,后者在文莱运作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真正把全球资源配置到了家门口。

腰部企业修身练气。与头部企业靠投资开路不同,位于榜单腰部的杭企更加注重依托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的自驱力,修炼内功。在财经机构统计的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授权发明专利统计中,大华、网易两家企业位列榜单前列,以创新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中,包括中通快递、正凯集团、胜达集团等在内,均选择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生产、研发、销售全流程,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

其二,稳在发展预期。

杭州民营经济强,这件事不是秘密。但很多人还是会问:为什么是杭州?“这张成绩单背后,既是杭州民营企业韧性与活力的体现,也是近年来杭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成效显现。”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首席数字官俞翔看来,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稳定企业家预期,让企业家能够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发展。

时至今日,杭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今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更大力度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民营经济强市和高能级开放强市。

6月,杭州发布2025年8.0版营商环境改革清单,由“做优企业服务”“做优产业服务”“做优人才服务”三部分组成,聚焦18个领域推出110条改革举措。在AI赋能、政策兑付、信用监管等多个方面,更大力度推出创新举措,给广大企业家吃下一颗“定心丸”。

毕竟,对于企业发展而言,预期稳才是真的稳。

今年,杭州提出,将围绕“扎实推进民营经济整体实力攀升、民营经济组织量级攀升、民营经济服务保障能力攀升”目标任务持续发力,坚决把出台的政策落实到位、把应有的服务提供到位、把作出的承诺履行到位,力争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4万亿元,营商环境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民营企业满意度、获得感持续增强。

软硬一体的经济韧性

此次榜单评选中,杭州一举拿下制造业、服务业两个单项冠军。软硬一体的产业本底,对杭州来说更具有“含金量”。

尤其是制造业。

一直以来,杭州被认为经济结构偏“软”,过度依赖互联网行业。但从民企500强榜单来看,制造业企业占比近6成,包含荣盛、吉利、恒逸、万向、富冶5家千亿级制造业“航母”。

“杭州实体经济本底的‘硬’,要看‘地瓜经济’的藤强瓜壮。”萧山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榜单中,萧山区有12家企业入围民企500强,数量领先全省区县,并且绝大多数是制造业企业。杭州实体经济发展的特点,从萧山可以窥见一二。

此次新晋榜单的万向三农集团,就来自萧山。萧山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万向三农在远洋渔业、食品饮料、种子生产等领域多点布局,控股和参股了承德露露、万向德农、兔宝宝等上市公司,2024年营收达271.98亿元。“总部扎根浙江、扎根萧山,但大量生产实体、营收来源分布在萧山以外、浙江以外。”萧山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总部在杭、开放布局的地瓜经济发展模式,让企业能够更好地链接资源、发展壮大。

而这,更要放在全国稳经济大盘的背景下审视。

从杭州出发,荣盛、恒逸,各自将石化产业链布局到宁波、舟山、大连,甚至海南、广西、内蒙古等地,在当地形成上下游产业集群。吉利在全国布局了30多个汽车工厂,传化在全国布局超70个物流公路港,农夫山泉在全国布局12个水源地……这些项目,无一不为当地带去产值、税收、就业以及产业等经济发展硬杠杠指标,这恰恰是杭州为全国经济大局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当然,对于服务业而言,地瓜经济、总部经济同样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杭州,服务业已经占GDP比重达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也超六成。体现在“中国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榜单中,杭州更是以13家企业的数量绝对领先。

杭州的发展目光,放到了生产性服务业上。

“总部经济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带动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于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尤为重要。”在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颖看来,杭州城市能级优势、总部经济支持政策、持续向优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总部企业落户的关键。

去年,杭州出台了《杭州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提出要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聚焦科技、数字、金融、物流、商务等五方面服务。为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软硬一体的产业体系,创造更有利条件。

“三料冠军”的含“新”量

今年7月,在第三届链博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提到:“杭州是中国的硅谷。”

这样的形容背后折射出的,是杭州开放、包容的创新力带来产业发展底层逻辑的转变。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数据显示,2024年,民营企业500强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77%,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万亿元。在浙江的107家上榜企业中,填报的100家企业共计投入研发费用2281.17亿元,三分之二涉及战略新兴产业,其中,新材料和新能源两大产业涉足企业数量最多。穿越经济周期,抵御风险危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以创新破局。

杭州更是如此。

总部位于杭州的零跑汽车,今年首次“跑”进榜单,位列民企500强414位,埋头做新能源车近10年,零跑汽车始终坚持“全域自研”核心战略,是国内少数拥有智能电动汽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整车厂家之一。2024年,零跑汽车营业收入超32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零跑汽车研发投入达1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4.9%,聚焦“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三大核心领域,靠技术来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同样求“新”。不久前,在萧山区新型工业化大会上,恒逸集团董事长邱建林提到,近年来,恒逸组建了以产业链创新联合模式为核心的新型研发机构——恒逸全球创新中心,构建了完整的“产、学、研、用”融合体系。目前,多项高新技术成果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应用,如恒逸研发的锦纶6专用消光剂产品,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国产化替代。今年上半年,恒逸石化研发支出达4.60亿元,同比增长23.97%,报告期内共计提交了300件发明专利申请。

“现在的浙江民企500强制造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与推动力量。”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浙商博物馆馆长杨轶清提到,有些制造型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达1/3甚至一半以上,研发投入占总支出比重甚至超10%,名义上是制造业,实则早已成为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力量,实现了‘制造’向‘智造’的深度转型。

无独有偶。就在榜单揭晓的第二周,另一个关于杭州的好消息传来——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中国有2个集群跻身前五位,25个集群进入全球百强。杭州集群的表现亮眼,排名第13位,相比去年上升1名。在最新排名中,北京、杭州是唯二同时出现在此次全球前25大创新集群和全球前25大创新强度最高集群两个排行榜中的中国集群。

政府有担当,企业敢拼闯,这就是杭州穿越经济周期的韧性与底气。


作者: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