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篮筐下的文艺惊喜!“浙BA” 赛场变身记

2025-09-07 19:54:26来源:潮新闻

“浙BA”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也是文艺绽放的舞台。在9月4日晚杭州队对阵湖州队的创意开场秀上,一曲融合西溪湿地宋韵美学的舞蹈《今夕翩鸿・赛庭芳华》惊艳亮相,瞬间俘获全场目光。而这只是“浙BA”舞台上的一角:不久前,绍兴队对阵富阳队中场时,惊艳四座的绍剧猴戏;苍南队与丽水队交锋间隙,创新与传统相融合的苍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提线木偶戏……

伴随“浙BA”火热推进,一场场融合了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赛间演出不断“炸场”“出圈”。这些浸润着烟火气与创新力的文体表演,究竟藏着怎样的创排巧思?近日,记者走近部分表演者,听他们讲述舞台背后的故事。

绍剧猴戏:360度舞台上的“即兴创作”

“快看!是孙悟空!”在绍兴队主场对阵富阳队的赛事间隙,随着阵阵欢呼,绍剧猴戏一登场便瞬间“点燃”全场。

舞台上,“孙悟空”扮演者——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青年演员王浩爽一出场,便收获满场年轻人的尖叫与欢呼。观众席上,一名小朋友兴奋地伸出手想要“触碰”偶像时,王浩爽立刻入戏,迈着轻快的“猴步”,三步并作两步凑近看台,用惟妙惟肖的“猴态”与观众隔空互动。

“这次演出最重要的是要用赛事间隙的高光时刻抓住观众眼球,既要让懂戏的人看出门道,也要让没接触过绍剧的观众被吸引。”王浩爽回忆,一个月前,在接到“浙BA”的表演任务后,两道难题立刻摆在了团队面前:“浙BA”的体育馆是360度开放式舞台,与传统剧场的固定布局截然不同,如何才能兼顾到各个方位的观众?传统戏台的剧目讲究“起承转合”,动辄三四小时,又该如何在这么三四分钟内,展现绍剧猴戏的独特魅力?

为此,在一个月的紧张彩排与走位磨合中,团队果断取舍:彻底剥离叙事性内容,从剧团积累的成熟猴戏元素中,精选了翻筋斗、耍金箍棒、亮相等最具标志性的“绝活”,针对赛场“短平快”的特点进行“轻量化改编”,将表演时长压缩至4分钟以内。

面对360度的舞台,演出团队还在现场表演中融入了更多互动元素。“没有固定脚本,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来适时调整。”王浩爽笑着说,“有人朝我招手,我就立刻摆出孙悟空的架势挥手回应;有人伸手想握手,就弓着腰、带着猴子的俏皮劲儿跟他握;遇到举着手机拍照的,马上定格‘美猴王’的经典造型配合他们。”

而绍剧猴戏与体育赛事的“文化邂逅”早已不是第一次。此前杭州亚运会期间,王浩爽就曾带领团队以类似形式演绎绍剧猴戏,将这门扎根绍兴的传统艺术推向国际视野。

“竞技体育和猴戏,其实藏着不少共通点——既离不开团队协作,更缺不了‘不畏难’的韧劲儿。”在王浩爽眼中,这场“浙BA”演出并非“跨界”,而是绍剧演出形式的自然延伸。“孙悟空西天取经要闯九九八十一难,运动员在赛场上也要攻克重重挑战;我在台上把‘美猴王’演得再鲜活,也离不开后台乐队、伴舞这些‘绿叶’的托举,这和篮球队员之间的配合,本质上是一个道理。”

苍南木偶戏:全家上阵、人偶合一

会喷火的木偶变脸、会耍花枪的提线木偶——这样突破想象的表演,你在篮球赛场见过吗?

在苍南主场对阵丽水的“浙BA”赛前,苍南新艺术木偶剧团带来的非遗提线木偶戏《火将军变脸》一登场,就以惊艳的视觉冲击让全场观众直呼“震撼”。

苍南木偶戏的历史可上溯至汉代,是流淌千年的文化瑰宝。每尊木偶身上至少系着八根细线,复杂的甚至多达三十余根,演员指尖轻拢慢捻间,木偶便活灵活现地演绎出世间百态。这门古老技艺的价值也不断被认可:2012年,苍南提线木偶戏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7年,苍南县被浙江省文旅厅授予“提线木偶戏”传统戏剧特色县称号。

自2006年起,剧团团长胡立基带领剧团开始改变传统的表演方式,创作新型木偶戏节目。《火将军变脸》这一曲目创作自2017年,大胆融合川剧的变脸元素,自主研发木偶喷火技艺。

胡立基介绍,《火将军变脸》中的主角“火将军”,操控起来颇有讲究:需通过两根操纵杆精准控制双手动作,木偶本身没有双脚,全靠表演者以自己的脚代替木偶走位,实现“人偶合一”的精妙效果。为适配“浙BA”体育馆360度开放式舞台,胡立基团队更是进行“量身定制”的调整。

“传统木偶戏多在固定舞台演出,幕布一挡,观众只能看到木偶的表演,看不到背后的操纵巧思。”胡立基解释道。为此,团队特意放大木偶尺寸,确保各个方位的观众都能清晰捕捉到“人偶配合”的细节,还设计了绕场走位的环节,让木偶主动向观众挥手、亮相等,不少小朋友兴奋地举手回应,这种沉浸式互动的热闹场景,在传统剧场中实属罕见。

除了舞台呈现的革新,节目内容的创新同样亮眼。“传统木偶戏里从没有变脸的形式,我们借鉴了川剧变脸的精髓,再结合木偶戏的特点改良,让‘火将军’能在瞬息间完成红脸、黑脸的切换,每一次变脸都能引来满堂彩。”胡立基笑着说,表演中还加入4个手持兵器的“小木偶武将”手持武器耍花枪的场景,与篮球赛场的动感氛围完美契合,引得现场掌声不断。

作为群众体育赛事的“浙BA”,本就充满市井烟火气,而舞台上的5名表演者,正是胡立基的家人——父亲、母亲、妻子与儿子齐齐上阵,上演“全家总动员”。“家族传承是苍南木偶戏的老传统,我从小就跟着家人学戏,现在儿子也对这门手艺产生了兴趣,偶尔会跟着登台。”胡立基的话语里,满是对非遗代代相传的欣慰。

台州湾制造:科技与制造共舞

近日,在“浙BA”城市争霸战台州首战现场,一场融合前沿科技、台州制造与篮球热情的沉浸式创意开场秀——《我们湾星人》,成为“浙BA”舞台上的亮眼一笔。

伴随着动感节奏,开场的激光三维篮球投影秀瞬间“重构”赛场空间,光影流转间,勾勒出充满未来感的视觉图景。身着“湾星人”航空服的演员迈着整齐步伐登场,与机器人、机器狗方阵并肩前行。紧接着,台州湾新区的“产业天团”闪亮登场:时空道宇卫星、横勃汽车零部件、杰克智能缝制、彩虹无人机、长鹰无人机等代表企业,携核心产品模型组成方阵,亮出卫星、无人机、汽车“三件套”硬核实力,激光束同步在场地投射出“向新而生,敢于胜利”“热血浙BA,顶龙台州湾”等口号。

“原本是来看篮球的,没想到被这场秀圈粉了!”现场观众李先生举着手机记录全程,尤其是台州卫星模型亮相时,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地域自豪感被彻底点燃。科技光影、产业底气与篮球热情在此刻完美交融,更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热议。

“把‘台州制造’的科技产品搬上‘浙BA’舞台,就是想让更多人透过这场赛事看见台州的产业实力,直观感受台州湾新区的科技活力。”台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节目编导朱燕波告诉记者,“台州湾新区藏着太多‘科技尖货’,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产业成果。让观众近距离看到卫星模型的精密构造、机器人灵活的互动动作等,会更有说服力。”

当表演落幕,球员们踏上赛场,裁判吹响哨声,体育馆内的热情丝毫未减。“产业+体育”的融合,更让这场篮球赛事多了一层特殊的意义:在这里,不仅有篮球的热血拼搏,更有一座城市向新而行的底气与锋芒。


作者: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