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卫生员,必须得顶上去!”97岁老兵无惧生死:战士勇敢,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勇敢
“战斗总是危险的,敌人的子弹、炮弹要打过来;抢救伤员,要想办法把伤员运到战壕里再进行包扎。”97岁的王照荣嘴角泛着微笑,语气温和,平静地述说那段峥嵘岁月。
在淮海战役徐溜战斗中,王照荣英勇抢救伤员80余名,荣立一等功。战争的惨痛,激发了他无畏生死的勇气, “战士勇敢,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勇敢一点。”
王照荣,1928年6月出生,江苏省兴化县人,1945年3月入伍,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东一师二团三营战士江苏省淮海大分区警卫团医生解放军三十军八九师二六六团司药、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军特务团卫生队司药。参加过苏北徐溜战斗、盐城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等战斗,在1947年徐溜战斗中因战斗勇敢急救伤员80多名荣立一等功。1954年8月从部队转业,先后在上城区中山中路保健所、上城区卫生防疫站上城区卫生局等单位工作,1986年4月离休。
以下文字为王照荣对光辉征程的回忆
浴火战场,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王照荣出生在一个家境贫苦的农民家庭,全家九口人靠租田种地维持生计。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从七岁就开始主动分担家庭重担,白天和父亲下地干农活,回到家帮着母亲做饭照看弟弟妹妹……劳作在那个年代,应该是一个男劳力从未成年到成年后的全部生活写照。然而王照荣却并不甘如此,要识字读书是他每天都在渴望的事情。终于,在他十岁那年,一个特别的机会,让他能够晚上读私塾。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年,对于王照荣来说,却是万分珍贵和不容易的。也是这一年的私塾生活,改变了他一生的人生轨迹。
年轻时的王照荣
1945年3月,王照荣参军,进入华东一师二团三营。因为私塾的知识基础,1946年11月,王照荣被调到江苏省淮海大分区警卫团,开始学习医学知识,又一次获得学习机会的王照荣更是勤奋认真。在以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王照荣边战斗,边学习在战火纷飞的战场,系统地掌握了战场急救的基本技能,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的卫生员。
淮海战役战场一角
“当时那位伤员所在的战壕就离得十几二十米远,可是没人敢过去,敌人的炮火太猛烈了。可是我是卫生员啊,这个时候我必须得顶上去!就当我到达伤员所在的战壕,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迎面一颗子弹呼啸着飞来,擦着头皮飞过,把我的帽子打掉了……”王照荣讲述起当年淮海战役中的徐溜战斗场面,依然惊心动魄,当时他是三十五旅的卫生员,在战场前线负责抢救伤员,战斗持续期间,王照荣几乎没有怎么合眼,“一个炮过来,倒下五六个,看着他们鲜血直流,顾不得什么危险了,就想着去救人。连长看我什么都不顾,急了,使劲拽我回战壕里面,拽不回去。我心里就想着必须得把人救了!”
战斗持续了两天,王照荣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了两天,眼里布满了血丝,膝盖都全破了,他顾不得自己,想的就是救人。徐溜战斗,王照荣抢救伤员80余名,三十五旅党委授予王照荣一等功。
由于在战争中经年累月的工作,积劳成疾,解放后,王照荣一直在后方休养。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王照荣在疾病未痊愈的情况下,主动请缨,到志愿军二十团特务团卫生队任司药。作为志愿军的一员,历经五次战役,在运输线被封锁、药品运输人员严重不足的艰苦环境中,王照荣不顾个人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药品运输和管理任务,为志愿军战士保证了战时药品的供应。
建设地方,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960年王照荣被调到上城区农场卫生科工作,负责农场2000多名员工的疾病防治工作。
1961年下半年,细心的他发现农场有70多名职工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浮肿。当时,农场药品紧缺,医务人员不足,他查阅了大量的医学典籍,发现煎煮松叶汤可以缓解浮肿的症状。他不辞辛苦,为职工煎煮松叶汤,经过一个多月的细心治疗,70多名职工的浮肿症状基本痊愈。
之后,他在杭州市中山中路保健所、上城区卫生防疫站、上城区卫生局等单位一干就是几十年。
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工作,无论是领导分配的任务,还是别人请他帮忙,他都乐呵呵地答应,竭尽全力地完成,从无怨言。因工作认真,乐于助人,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不能不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不能不为地方建设增砖添瓦。
老骥伏枥,不坠青云之志
1986年,王照荣同志从上城区卫生局离休。看着长年在外高负荷工作的老王,老伴心想这下总该歇歇了,没想到,在家呆了没几天,闲不住的老王又给自己找了新工作。
王照荣居住的双菱新村社区刚刚建成时,社区的配套设施很不完善,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一到雨雪天,居民出入很不便。王照荣发现了这个难题,他召集社区里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商量对策。在他的带头下,社区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们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钱买来材料,牺牲自己的时间为社区修成了几条漂亮干净的水泥路。他还号召老干部、老党员义务为社区植树,美化社区环境。社区的环境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方便了,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颜。
王照荣还是个好学的人,90多岁的人了,每天依然坚持读书看报,时刻关注中央、省、市的重要精神,在他的影响下,居住在同一社区的许多老干部也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交流心得体会。
王照荣就是一名这样的党员,他用责任心书写自己的人生,挥洒汗水、浇灌心血、奉献青春。
王照荣近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