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非遗复垦”织出社区文化新图景
外卖骑手胡进华用一双巧手剪出栩栩如生的花鸟窗花
在望江街道,外卖骑手胡进华有个特别的“副业”。结束午高峰的奔波,他会准时出现在始版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谁能想到,这双平日里拎送外卖、紧握车把的手竟能灵巧翻飞,剪出栩栩如生的花鸟窗花?他的作品登上了街道“无界艺术展”的展墙,成为新就业群体拥抱非遗技艺的生动注脚。
胡进华的转变,始于2023年望江街道一场热闹的非遗年货节。一句“真想学门手艺”的朴素微心愿,恰好被派驻到望江街道的杭州市文化特派员敏锐捕捉到。文化特派员的使命,正是将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种”进社区的土壤里,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此前,望江街道开展旧城改造后,新老居民交织,社区文化归属感亟待提升。望江街道随之提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理念——“非遗复垦”。如同开垦荒地,要让深埋在这片土地的文化种子重新破土发芽。
“文化服务不仅要多元,更要优质。”望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该街道在一周内完成了2000多份问卷调查,梳理出40多项“需求清单”,同时整合形成20余项“资源清单”。这些沉睡的、分散的资源最终被打包成一个个鲜活的“文化服务包”。
从古时百工汇聚到今日烟火街巷,望江街道文化土壤深厚却亟待唤醒。今年以来,该街道先后引入5个“非遗大师工作室”,聘请13位“非遗在社区”“非遗在校园”传习导师。半年多时间,组织各类非遗体验、传习活动20余场,将碎片化的文化基因串珠成链。
面对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外卖骑手,望江街道特意将剪纸课程安排在下午送单的低峰期。胡进华成了班上最勤奋的学生,坚持在学员群内打卡,半年从未间断。那把小小的剪刀,成了他穿行于城市楼宇间的“趁手工具”。
更深层的变化在社区精神纽带的重塑。重阳节打年糕、元宵节印雕版年画、端午节体验香囊制作……一系列门槛低、趣味强的非遗活动让男女老少轻松触碰传统技艺魅力,组建起一支由老中青结合的108人非遗传习骨干队伍。90岁高龄的剪纸大师宋胜林老师风雨无阻坚持到社区授课,也让更多人看到了非遗的魅力和匠人对文化传承的坚守。
科技赋能更让历史触手可及。望江街道挖掘始版桥“毕昇建桥”文化,打造毕昇IP矩阵,墙绘、文创礼盒、沉浸式剧本游接连诞生,毕昇形象设计荣获“杭州市优秀版权作品”。9月,望江街道即将推出“漫步望江·文旅非遗”城市时光旅记活动,从雕版体验延伸至老烟囱工业遗址,通过AR技术叠加历史场景,或将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
“文化滋养需要耐心,如同细雨润物,一年才刚刚起步呢。”望着活动室里专注剪纸的胡进华,望江街道相关负责人感慨道。这位外卖骑手剪完最后一刀,轻轻展开红纸,一只展翅的凤凰在阳光下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