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冲锋在最前,断后守到底!98岁老兵回忆峥嵘岁月:“为了父老乡亲,命都能舍!”

2025-08-26 16:33:03来源:区委老干部局 区融媒体中心

身着曾经的军装,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98岁的刘义夫缓缓抬起手指,落在身上的伤痕处:“我在两次战斗中受过伤,一次是在山东兖州受了枪伤,另一次是在宿北战役向敌人冲锋时左肩受伤。”

老人语气稍顿,眼神渐渐深远,仿佛穿过岁月回到了昔日的战场。他轻声低语,声音里带着难以抹去的思念:“当时的战友差不多都牺牲了,现在一个都找不到了……他们为国捐躯,我们幸存者沾了他们的光。想他们啊……”

刘义夫于1927年11月出生,194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8月投身革命事业,先后参加了三垛河口伏击战、杨庄保卫战、兴化战役、鲁南狙击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1976年转业地方,担任原湖南株洲麻纺印染厂党委常委、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2月离休后,担任原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等职。

以下文字为刘义夫对峥嵘岁月的回忆

奉命断后,坚守到最后一刻

“你留下,最后撤”

1946年1月8日,刘义夫所在新四军第一纵队受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攻打盘踞在山东充州吴化文部。在司令员叶飞的指挥下,第一纵队与山东地方部队集中炮火攻击充州机场。作为宣传委员的刘义夫,冒着枪林弹雨展开政治攻势,大声向敌人喊话:“新四军优待俘虏!”

当时的战况非常激烈,直到天黑才打破了第一道防线。这场拉锯战一直持续到拂晓,因敌情不清,上级决定暂时撤军。龚指导员向刘义夫下达命令:“小刘,你留下,最后撤!”他一听,连忙站直了身子,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命令。

刘义夫就这样留在了最后。等大部队撤走,他在还未完全褪去的暮色的掩护下迅速检视了战场,猫着腰查看四周,认真检查各个隐蔽处,直到确定没有未撤走的伤员,他才舒了一口气,却发现天已经大亮,连忙准备撤退。

就在这时,碉堡里的敌人发现了他,疯狂地向他射击。刘义夫不敢迟疑,朝大部队撤退的方向飞奔。

突然,他觉得有什么东西穿过了小腿,疼得钻心。此时他急中生智,迅速卧倒就地滚进了低注处。黏稠的鲜血顺着小腿肚淌下来,刘义夫一看伤口,便知道这是子弹的贯穿伤。他冷静地取出急救包,用纱布把伤口包扎好。

处于高地的敌人脚步声渐渐逼近,刘义夫借着地势小心翼翼地移动,把自己隐蔽好,心里反倒出奇的镇定。他身背着一把马枪,腰里还有四颗手榴弹,心里盘算着:要是被敌人发现了,剩下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其余的用来打发了他们。

不幸中万幸的是,敌人不断地在这一带巡查,却没有发现刘义夫的藏身处。他忍痛挨饿,一直到月初,才终于与发起夜袭的大部队汇合了。

宿北战役,冲锋要到最前面

“要冲在最前面,狠狠地打击敌人”

1946年对刘义夫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从6月开始,以国民党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政府在美帝国主义全力支持下,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

为了保卫人民,保卫解放区,党领导的人民和人民军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迎头痛击气势汹汹疯狂进犯的敌人。这年的12月,新四军华中和山东部合并重组,刘义夫被编入第六团第九连,不久就参加了宿北战役。

刘义夫认为人民军队打仗,就要像毛主席教导的那样,讲究战略战术,战略上讲以少胜多,战术上讲以多胜少。从总体上看,国民党军队人多,又得到了美帝国主义的支援,还从投降的日军手中得到了大量的枪械辎重。而他们新四军人少,装备也差,粮食也不够,但是他们是正义的一方,身后有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从战略上讲,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们藐视敌人,在实际作战中,他们又局部集结重兵,采用包围分歼、分段狙击等方法以多胜少,打得敌人找不着北。

这次战役中,刘义夫再次负伤,左肩膀被击中,鲜血一下子涌出来,半件衣服全是血。尽管如此,发起冲锋的时候,他还是不甘落后,大步冲向敌阵。

“身边很多战士都倒下了,打得非常惨烈。”但当时他的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向前冲,消灭敌人。”完全没有一丝害怕,耳边回响的是指战员说的:“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要冲在最前面,狠狠地打击敌人!”

图片

宿北大战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山东父老乡亲,他的再生父母

“为了他们,流血都值,命都能舍,这一点疼算什么”

在刘义夫两次负伤的经历中,善良的山东父老乡亲们给了他永志难忘的无私关爱和以命相护的恩情。

刘义夫第一次负伤被担架抬下来时,一位山东当地的老大娘,一直守在他的身边,还把自己家里省吃俭用留下来的鸡蛋都给了他,给他煮热腾腾的面条。

刘义夫连连推辞不肯接受,老大娘却紧紧握住他的手动情地说:“小伙子,你是为了我们山东的老百姓流的血,这点心意算不了什么。”

到了后方医院检查,才发现子弹从他小腿两根骨头中间穿过,留下两边各一个狰狞的血洞。本来要截肢,山东的老医生看过后说:“截肢不行,不能让咱新四军的小伙子没了腿,咱们再想想办法。”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刘义夫的腿终于保住了。

第二次负伤,伤在肩膀,刘义夫躺在担架上一动也不能动。白天到处都是封锁线,到了晚上,终于能把他送走了。

刘义夫记得很清楚,眼看要过桥了,故机向这边来了。那天晚上的月亮特别亮,担架队在月光下显得特别显眼,敌机一个俯冲过来,老大爷一见,知道不好,马上趴下来用整个身体把刘义夫护住,刘义夫只听到耳边机枪扫射的声音,心里很着急,喊道:“老大爷,我没事,你赶紧走!”可是老大爷没有走,从始至终就是趴在他身上护着他。

图片

佩戴军功章的刘义夫

他眼眶一热,泪水再也止不住了。刘义夫说:“山东的父老乡亲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不离不弃,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

后来在医院,因为百姓送的毛衣是手摇的,羊毛进到伤口里,伤口化脓了,像针扎一样的疼,医护人员便把纱布搓成绳状蘸上凡士林,在伤口上来回拉扯清理。刘义夫咬咬牙忍了下来,他说:“疼,是真疼,可是比起父老乡亲深情厚谊,为了他们,流血都值,命都能舍,这一点疼算什么!”

阅读+

宿北战役是1946年12月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后发动的第一场大战役,在江苏省宿迁县以北地区围歼较弱的国民党整编第69师,国民党军第69师师长戴之奇自杀,副师长饶少伟被俘。

宿北战役是华东战区的一个转折点,华东战场从前沿逐步转为纵深,正面战场逐步收缩,兵力也随之集中,以后的歼灭战的规模也逐步扩大。

作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