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涌动处 幸福满街巷 凯旋打造“幸福友好街区”文明新样板
快递员在凯旋街道“幸福友好街区服务站”扫码取水
盛夏杭城热浪袭人,凯旋街道的爱心送餐队却步履不停,为独居老人送去热腾腾的饭菜。
“‘徐管家’送餐队解决了我们生活的头等大事!”居民王奶奶的感激,道出了这支队伍的温暖力量。负责人徐劲松带领的送餐队,不仅解决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更将服务辐射至双菱路周边五个社区。
而这,仅是凯旋街道以精心构建的队伍、机制与活动,如文明暖流般浸润街区、编织幸福的一个缩影。
从“单打独斗”到“合力联动”
凝聚多元服务暖流
“徐管家”送餐队的暖心服务,正是凯旋街道培育文明实践队伍的鲜活缩影。街道围绕建设“幸福友好街区”目标,打破原有社区各自为战的局面,以南肖埠社区为核心引擎,联动庆春门、庆和、金兰池、金秋花园四个社区探索“大南肖埠”联片治理模式,为破解资源不均、服务碎片化等基层治理短板提供了“凯旋方案”。
这股合力更延伸至广阔的社会面。街道积极构建“社区+企业+志愿者”多元队伍:浙江省青春医院“健康直通车”医疗队、中国移动的“爱心驿站”志愿者、辖区银行的金融宣讲员等常驻力量与社区紧密协作,让文明实践从“一个人的坚守”变成“一群人的奔赴”,为精准服务奠定了坚实的队伍基础。
从“零散服务”到“精准对接”
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凯旋街道以“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配置”为目标,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文明实践生态圈。在需求端,精准识别是关键。以解决独居老人“吃饭难”为例,“徐管家送餐地图”用红色标记80岁以上独居老人,蓝色标记行动不便居民,绿色标记困难家庭,精准定位确保服务不遗漏、不重复。在资源端,街道搭建“幸福友好街区服务站”主枢纽,整合清凉补给站、便民药箱、共享雨具、充电设备等资源,为户外劳动者和居民提供24小时便民服务。
同时,街道还探索“社企共建”机制,推动辖区单位认领服务项目,形成“企业出资源、社区搭平台、居民享服务”的良性循环,优化了资源配置,更让文明实践便民服务从“一时活动”升级为“长效体系”。
从“点状示范”到“全域品牌”
策划丰富惠民活动
要让文明实践深入人心,活动必须接地气、有温度、成品牌。凯旋街道以“每季一主题、每月一活动”为目标,策划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惠民项目。
“清凉一条街”行动便是主题活动的生动实践。面对酷暑“烤”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起“关爱‘菱’距离·清凉补给”倡议。双菱路沿线舒婷果业、怡然制草、幸福侯彩擂、茶百道、凤菱电动车等多业态店铺迅速响应,化身“清凉补给站”。免费提供饮水、冰块、休憩、充电、防暑药品等暖心服务。“身体凉快了,心里暖暖的!”快递员刘梦玲的感言情真意切。街道统一设置清凉标识、明确服务内容,确保规范透明。这场汇聚点滴之力的清凉行动,是“便民服务圈”在特定季节的暖心延伸。
此外,“邻里市集”“全民健康行”等大型活动持续增强了凝聚力。健康义诊、理发、家电维修等“微服务”也定期开展,便利居民生活。目前,“双菱美街·幸福友好街区”体系已吸纳20余家单位加入,形成了“便民、健康、文化”三大服务圈品牌矩阵。未来,街道还将在全街区推广“幸福驿站”,让文明服务全域覆盖。
文明实践贵在“长流水”。凯旋街道通过建强多元队伍、优化运行机制、丰富品牌活动,将分散的“文明星火”串联成涌动的“温暖光束”,不断绘就新时代文明实践浸润民心、幸福满溢的温暖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