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20年 越来越多的绿意正在大江南北蔓延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
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很多发达国家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
“两山”理念则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用生动的语言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彰显了从发展观念不断进步,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最终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的内生逻辑。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年间,浙江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千万工程”、“811”行动、“911”循环经济等成功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先行示范。2024年,浙江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为88.71,实现连续13年上升。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两山”理念强调绿色发展,要求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我们在之江大地上看到了许多这样的创新转化。
安吉鲁家村。记者 俞刘东 摄
安吉鲁家村,从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没有风景名胜、没有主要产业的“四无村”,先翻身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又通过“公司+村+农场”的共同致富模式,把村民守住的好山好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16年,位于开化县西北部的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获批,成为长三角唯一的试点区。该试点区持续释放的生物多样性红利,每年可为当地带来近4800万元的收入,为东部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钱江源”样板。2024年,浙江探索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蓝色循环”模式被写入《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得到进一步复制推广。
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二十年沧桑巨变,“两山”理念从余村推及浙江、从浙江走向全国,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开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越来越多的绿意正在大江南北蔓延。
(作者郑燕伟系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