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一个“摘星人”在特教园地的守望

2025-08-15 10:51:49来源:上城报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些星星的光芒需要更耐心的守候才能被看见。孤独症儿童,就像散落在人间的星辰,他们有着独特的光芒,只是需要有人为他们拨开云雾,让世界看见他们的璀璨。

从“魔法战袍”里的教学智慧,到“星河集市”中的职业赋能,浙江省日月星辰自闭症帮扶中心创始人丁凤用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不是强行改变,而是温柔引导;不是怜悯施舍,而是平等尊重。

丁凤的教育实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特殊教育的未来,也让我们相信:每一颗星星,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初心如月 从幼教到特教的华丽转身

“教育之道,无问西东。”丁凤的人生轨迹,恰如一轮明月,在幼教与特教的天空交相辉映。

这位曾经的普通幼师,在目睹孤独症儿童被迫中断康复的痛楚后,毅然筹资百万,于2019年创办浙江省级孤独症儿童帮扶中心。正如陶行知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她的初心纯净如月光,照亮了“星星的孩子”的归途。

在褪色的幼儿园合照与崭新的帮扶中心蓝图之间,丁凤完成了从教育者到引路人的蜕变。她珍藏的康复日志里,六百多个生命故事如春花绽放:有孩子用三年光阴系好一根鞋带,有少年在烤箱前守候人生的第一个蛋糕,更有无数家长眼角的皱纹被希望抚平的瞬间……

这些细微处的奇迹,恰如《论语》所云,“循循然善诱人”,印证了教育润物无声的力量。

匠心育星 以专业铸就成长阶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丁凤深谙孔子教诲。

在她的“魔法战袍”口袋里,藏着打开心门的钥匙——会发光的陀螺能唤醒视觉感知,唱歌的玩偶可激发语言潜能。这件缀满卡通贴布的围裙,实则是现代特教理念的具象化表达。

国家蹦床队退役教练指导的“空中社交”课程,将跳跃化作沟通的韵律,三年跟踪报告显示,学员集体指令响应率从17%跃升至89%,印证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训。

丁凤常说:“每个孩子都是待琢的璞玉。”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与朱熹“各因其材而笃焉”的教育观遥相呼应。在感统训练室与艺术课堂之间,她为特殊儿童搭建起通往社会的彩虹桥。

众志成城 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独行快,众行远。”丁凤深谙此理。

她将帮扶中心打造为能力孵化器,而非简单慈善机构。每月“星河集市”上,“星孩手作”的尊严印章熠熠生辉,这种“授人以渔”的智慧,恰如《盐铁论》所言“善治者不待赏赐而民劝”,通过校企合作唤醒社会对特殊群体的价值认同,在美术馆的艺术空间和企业的文创线,“星辰计划”织就了立体支持网络,这些灯火汇成的银河证明:当全社会都成为“摘星人”,孤独症儿童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

静待花开 特教是一场温柔的等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丁凤的教育实践诠释着这句古训。

她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信念支撑她反复教授一个简单动作直至成功。正如王阳明所言“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她在游戏与训练间把握平衡,让康复过程充满欢乐。

帮扶中心长长的走廊两边,有孩子们进步的印记和家长的肯定,在艺术墙上,每幅作品都标注着学员姓名。

这些曾被视作“问题儿童”的个体,在丁凤“潜心培育,静待花开”的理念下,70%已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有个曾蜷缩滑梯下的孩子成为领操员,那个喝洗洁精的孩子变身爱画画的少年,他的作品《绽放》恰似对这场教育奇迹的最佳注解。

    作者:区文明办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