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双岗建功践初心 书写履职新答卷

2025-07-29 09:45:04来源:上城报

区人大常委会凯旋街道工委

张军督在定向视察区住建局工作座谈会上发言

陆若辉(右2)向广大农民免费传授农作物种植技巧

梁旭珍(右1)带领志愿者上门为徐晓提供生活服务

近年来,上城区人大常委会凯旋街道工委以区委“狠抓落实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三推两助 双岗建功”代表主题活动,广泛动员辖区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最杭州、新上城”建设,以争当行业先锋、积极为民代言的实际行动生动书写了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新篇章。

同心护邻里 合力解民忧

“厚积落叶听雨声,甘为选民付一生。”这句履职箴言,写在杭州市、上城区两级人大代表,凯旋街道南肖埠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旭珍的工作手册扉页上。作为连任两届的老代表,她始终以选民“满意不满意”为标尺,用实干托举民生,用温情守护邻里。

去年秋至今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南肖埠社区居民徐晓(化名)的生活坠入寒冬。其父母接连离世后,这位智力水平停留在孩童阶段的残疾人,瞬间成了无人照料的“法律孤儿”。“绝不能让他无依无靠!”帮助徐晓寻找监护人成为梁旭珍那段时间的头等大事。

“徐家亲属关系复杂,但这么多年来联系很少。”梁旭珍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四处奔走,在街道和公安部门的协助下,终于辗转联系上徐晓的三位亲属。然而,亲属们或年事已高,或身患疾病,都无力承担监护责任,最终联名签署了放弃监护的声明。

眼见徐晓将成为无所依归的浮萍,“我们社区必须挺身而出。”梁旭珍朴实的话语透出坚定的信念。在她的推动下,南肖埠社区居民委员会向上城区人民法院申请监护权,并如愿依法成为徐晓的监护人。接手监护后,梁旭珍没有停下脚步。为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徐晓身上,她将徐家资产归集在一起,设立专用账户供徐晓使用,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监管。并经过多方协调,她将徐晓妥善安置到上城区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接受专业性照护。“算上政府补贴,现有资产至少能保障他未来30年的生活。”

解决了个案,梁旭珍更思考着长效机制。“办理过程中,我发现特殊群体监护程序繁琐、周期长,很多人可能熬不过这段时间。”目前,她正以徐晓的案例为蓝本,系统梳理由社区居委会担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的流程节点,总结实践经验,准备提交相关代表建议,为织密特殊人群保障网提供基层智慧。

“代表履职没有终点,群众的期盼就是方向。”梁旭珍用行动诠释着这句承诺,让温情在双岗履职中不断延续,让担当在民生细微处落地生根。

科技助兴农 为民献良策

晨曦微露时,他已在路口记录车流数据;烈日当空下,他正蹲在田间讲解施肥技巧。他就是上城区人大代表、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肥水技术推广科科长陆若辉,以农业科研专家的专业素养和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担当奉献。

作为研究土壤肥料近三十年的正高级农艺师,陆若辉深知,自己的工作不仅是用科技为田野注入绿色动能,更是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增收赋能。在陆若辉的研究和推动下,全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科学施肥技术体系,率先推行化肥定额制和“配方肥替代平衡肥”改革,在实现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5%的同时,化肥用量成功实现“十连降”,降幅更是高达29%。“这意味着,我们的农民群众,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化肥,却能收获更多的粮食。”陆若辉说。

为了更直接地帮助农民群众提升作物产量,陆若辉积极深入田间地头,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农户听得懂、用得上的“田间指南”,向广大农民免费传授农作物种植的经验和技巧。近一年来,他已主讲相关讲座十余场,覆盖农民群众超500人,倾力推动全省耕地有机质含量稳步提升。

作为人大代表,陆若辉始终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前段时间,为破解街道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他连续7天,每天凌晨5点就来到路口驻守,累计采集了2000余辆车的通行数据,并利用业余时间,马不停蹄地分析数据、寻找症结、研究对策。有了扎实的量化研究支撑,他及时联合市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强化数据分析让信号灯智能化的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对“绿波带”进行优化,通过调整信号灯时长,缓解高峰时段车辆通行压力,让专业价值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彰显。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职务,更是365天的责任。”陆若辉始终用行动践行着这句座右铭。从田埂间的测土配方到街头的治堵方案,从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到助力城市精细治理,他以科技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了精彩动人的履职答卷。

实业促发展 情暖“夕阳红”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上城区人大代表、浙江通诚格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军督的行动指南。作为格力电器在浙江省的总经销商,张军督在家电行业深耕了数十年,他深知人民群众对高性价比家电的需求与渴望。为了满足群众的需求,也为了推动企业发展,张军督牵头搭建产业联盟平台,以渠道为纽带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

在这个产业联盟里,20多家配套企业通过集中采购降低了15%的原材料成本,靠着标准化生产让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以上。这种“自己发展,更带大家发展”的格局,让他从“企业经营者”成长为“产业链组织者”,成功提升了产品的性价比,实现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赢”。

走出企业,张军督的目光则紧盯着群众的“急难愁盼”。去年夏天,张军督在景芳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时,了解到社区里为老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助浴点等配套服务没跟上。他当即带着笔记本蹲点社区,连续两周跟着网格员上门,在手绘的“老人服务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三楼李阿姨需助浴”“单元门口台阶需加装扶手”“希望有热乎饭菜送到家”……

带着这份浸着汗水的调研成果,张军督提出在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时,应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构建“社区+居家服务”的智慧管理新模式,实时监测独居老人日常健康起居情况,解决“居家养老”痛点和难点。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改造工作,并协调企业捐赠了一批助老设备。

如今走进优化提升后的社区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的保温餐台总冒着热气,助浴间里的防滑垫和扶手贴心又安全,常有老人拉着张军督的手说:“现在洗澡不用愁,吃饭有热乎气,这日子过得踏实!”

从车间里的生产调度会到社区里的选民恳谈会,从产业链规划图到老人服务地图,张军督就像一颗铆钉,牢牢铆在实业发展与民生需求的结合点上,既为浙江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也让“代表温度”融入群众心里。

作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