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同款的神秘小巷,藏着老杭州都爱的一口!
电影《酱园弄》正在热映,十里洋场的“酱园弄”也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其实杭州也有一条酱园弄,而且十分神秘,地图上搜也搜不到!而从酱园弄说起,老杭州的“酱园”情结也是十分深厚的,时至今日,仍会有不少人每天起大早排队买酱菜……跟着小尚一起去寻找上城的酱园弄,感受那份老底子情怀。
图源@豆瓣《酱园弄·悬案》剧照
地图上找不到的酱园弄
曾是鲁迅“罢课”暂住地
杭州的酱园弄在哪儿?如果你打开手机导航,搜索“酱园弄”三个字,是查询不到的。
来到小营街道的清吟街,穿过烟火气的马市街,看到“黄醋园”的小区门牌。如果把清吟街来回走几遍,也很难看到任何有“酱园弄”的标识和招牌。
杭州老城区地图
附近老人告知,浙大一院后门旁那栋二层三开间,白墙黑瓦的中式建筑就是酱园弄12号。如今,这里“含金量”更高了——南宋钱币博物馆,也是杭州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就在这里。
曾经的酱园弄
馆长屠燕治说,酱园弄12号是酱园弄这个地名当下唯一留存的建筑。
湖州会馆,是它最初的名字。湖州商人靠丝织打出一片市场,便集资造了这么一座会馆,作为湖州同乡在杭聚会活动的场所。
酱园弄12号,“酱园弄”最后的一栋建筑。
1909年,年轻教师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杭州高级中学前身)教书,曾经历过一件大事。当时的学堂监督夏震武属于保守派,因为制定复古官僚的校规,引发崇尚新文化的教师集体不满,进而爆发“木瓜之役”,鲁迅和二十多位同事决定罢课,带着行李和书籍搬离学校,在外找了一处地方暂住。这事儿后来不断发酵,夏震武被迫辞去教职,年轻教师们取得了胜利才告一段落。
鲁迅当时暂住的地方,就是这酱园弄12号。
“20世纪80年代,杭州政府还曾经考虑把这里建为鲁迅事迹陈列室。”屠燕治说。1992年,被列为市级文化保护建筑。之后,这里还曾是《风景名胜》杂志的编辑部,多年后编辑部搬走,博物馆搬来,直到现在。
如今这座南宋钱币博物馆,占地面积不大,里头却别有洞天,有不少大博物馆都见不到的珍藏。这里有从商周时期到近现代三四千年的古钱币,仅南宋时期就有9个年号近6000种、9万多枚钱币。
高宗建炎年·建炎重宝钱树(孤品)
比如较为少见的建炎重宝钱树【南宋高宗建炎年间(公元1127~1130年)铸】、隆兴通宝宫廷银钱(孤品)【南宋孝宗赵昚隆兴年间(公元1163~1164)年间铸】……但这只是南宋历代古钱币里的冰山一角,若有兴趣可亲自前往南宋钱币博物馆打卡观赏。
屠燕治说,博物馆刚搬来那会儿,酱园弄的格局还在,弄堂不宽,往北能通往庆春路。“2000年我们还采访过酱园弄的老居民,老人告诉我们,酱园弄之前叫阿弥陀佛弄,湖州会馆以前面积还要大,出入门也不止一扇,大门位置就是现在靠清吟街的一面高墙。”
有趣的是,“木瓜之役”几年后,鲁迅离开杭州前往北京,也开始对钱币有了浓厚兴趣。2001年,古钱币研究人员还找出鲁迅研究古钱币的《泉志》手稿真迹。同一年,南宋钱币博物馆推出迁址后的第一场特展,就是鲁迅诞辰120周年展,也算是遥相呼应。
1909年,“木瓜之役”胜利后,年轻教师在湖州会馆合照,前排右三是鲁迅。
走出酱园弄寻酱园
老底子的酱园店还在吗?
虽然这附近并没有太多酱园店的痕迹。但查询资料发现,老底子的杭州遍布酱园店,并有着浓墨重彩的历史。
本地学者曹晓波说,酱园店,“园”是作坊,“店”为卖堂。前店后坊,高高的“┙”型柜台,一并能站得二三十个买主,琳琅满目的酱菜摆满货架。
穿过店堂,通常是一片开阔作坊,一排排酱缸摆满,气势十足。生意好的酱园店,门店面积肯定不会小。据《中国实业志》载,抗战前,杭城有大小酱园店共322家。杭州城里比较有名的是涌金门内“惟和”,清波门内“乾发”,望江门内“鸿吉祥”,庆春门内“恒泰”,清泰门内“元泰”,钱塘门内“永昌”,武林门“鼎新”等。
这些酱园店的名字,不少“50后”“60后”仍记忆犹新。百年岁月更迭,杭州的酱园文化已经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我们仍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中,找到了一些遗留下的酱园线索。
几经变迁的“恒泰”酱园
“恒泰”据说成立于1881年杭州庆春街小福清巷(现青春坊),后来还在杭城开设了多家分店。第一届西湖博览会,恒泰酱园的甜面酱、豆豉、甜瓜等产品获得优等奖,名气大涨。
图源/品牌杭州
上世纪60年代,恒泰酿造厂并入杭州工农酿造厂,历经多年的兜兜转转,最后成为五味和品牌的一部分。
杭州人烧饭最认的“湖羊酱油”,就一脉相承“恒泰”酱园的产品。
“重出江湖”的惟和酱园
杭州惟和酱园始创于民国初年,作为当时杭州八大官酱园之一,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与其他几家老字号酱园不同的是,“惟和酱园”这一品牌前些年被人重新捡起,算是“重出江湖”。
如今的惟和酱园。
负责人金先生说,他买下了这一老字号的招牌,并跟着老师傅接过传统酱油酿造工艺,才让这老品牌重焕生机。传统工艺做出来的酱油只用四种原材料,制作周期长,但味道是“生抽”无法比拟的。他提到一个细节:“老底子酱园店的酱油是绝不能生吃的,好在现在有了杀菌技术,让酱油更加安全了。”
从“毛毛头”吃到“小老头”
杭州人的“酱园”情结都还在
老底子酱园不仅卖酱油,卖酒,还卖酱菜。
酱既是食材的调味剂,也是食物的保藏方式。在没有冰箱的曾经,把菜“酱”好,既能延长食物保存时间,又多了一层风味。
吴海平/摄
酱菜店最出名的,无疑是河坊街上的景阳观。最初,景阳观也是一家售卖油酱酒醋的酱园店,尤其以酱菜出名。1968年,12家杭城酱酒店与浙江企业公司酿造厂等合并,形成“西湖酒厂”(后为“杭州酒厂”)、杭州酿造厂以及杭州景阳观酱菜厂,三足鼎立。
河坊街的景阳观门店几乎天天人气爆满,一大早就能看到结账处排起了长队,店门处便能隐隐闻到一股咸香的味道。各类酱菜分门别类地装在一个个菜筐里,甜乳黄瓜、蜜枣萝卜头、玫瑰大头菜、糖醋蒜头、笋干菜、火腿腐乳……眼睛看不过来,鼻子也忙得要闻不过来,不同酱香味交织出现,勾起人的食欲。
店里可以看到不少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左手持袋,俯身在柜台前,右手挑选着各类酱菜。
几位在景阳观买酱菜的杭州老人笑着回忆,自己在这里买酱菜买了一辈子。“小辰光帮爸爸到景阳观买醋大蒜、醋萝卜和双菜瓜,现在七十多岁了,买点酱菜给孙子过早饭。”
78岁的陈奶奶退休前是一名教师,也是土生土长的老杭州,说起以前小辰光买酱菜、打酱油的场景,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去酱园店,是一个又一个大缸摆着。酱油、酱菜都是装在大缸里,需要什么就自己装。”
在店里,她装了一些甜酱瓜、糖醋蒜头,又带上了瓶装白腐乳和两袋干豆豉。“酱菜和腐乳这些,都是早上配泡饭吃。”
景阳观售卖的甜酱瓜、糖嫩姜、八宝菜、螺蛳菜、糖醋蒜头,以及腐乳,仍是现在不少杭州人吃早饭、吃泡饭少不了的东西。而杭州人会钟情于一碗简简单单、隔夜饭烧出的泡饭,大概就是因为这酱园店里出品的酱菜好吃、实惠。小时候,没有什么比用筷子挑出一小块“腐仕”(腐乳),和温热泡饭一起吞进嘴里更滋味了。
或许,就是“酱园”保留下来的意义吧。
你喜欢吃酱菜吗?
有没有去打卡过上城的酱园弄?
你印象里的老底子酱园都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