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运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绘就基层文明新画卷

2025-07-04 09:35:07来源:上城报

构建品牌文化生态圈

江畔书画院的成员在实践站内分享书画创作心得

在四季青街道运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银龄管家的“温情日志”写满家长里短,江畔书画院的50米长卷凝缩百家记忆,社区老年大学的琴声流淌着“老有所学”的欢乐,通过文化品牌的深度融合,让社区2671户居民从“推窗不见人”的都市疏离,走向“墨香飘楼道”的邻里共生。

560平方米阵地托起全龄幸福圈

走进运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实践站占地560平方米,内有图书阅览区、数字云课堂、多功能活动厅等八大功能空间,年均服务居民超1万人次。

“我每天都要来这里报到的,跟老伙伴们聊聊天,电脑上看看国家大事。”电子阅览区内,黄师傅正坐在电脑桌前聊天。舞蹈室内,王老师正带着“轻舞飞扬”舞蹈队的阿姨们学习新的舞蹈;江畔书画院飘来阵阵墨香,学员们创作的书画正在展出;婴幼儿驿站里,小朋友正在上课,社区居民可以在小区内享受优质普惠的教育资源。社区负责人介绍:“我们社区日均开展6场活动,在每年寒暑假,我们还会组织中小学生的理论教育、垃圾分类等活动,让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来。”

“文明帮帮码”解锁社区幸福密码

社区在“文明帮帮码”上设置了瑜伽、智能手机培训、理论宣讲、法律讲座等活动,居民只需轻点手机,即可完成预约。每月社区雷打不动开设“文明实践便民服务日”,这一天,由社区组织、联合专业机构及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队如约而至:理发摊位前,老师傅技艺娴熟,为老人、孩子提供免费理发;家电维修点,师傅们耐心细致地修复居民送来的电风扇、电水壶等小家电;修伞、磨刀服务点前排起队伍,“家里的刀钝了、伞坏了,就盼着每月这‘服务大集’呢!”居民王大爷乐呵呵地说。

便民服务的温暖,并未止步于热闹的集市。针对社区内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特别推出“温情剪”上门理发服务。老人或其家属向社区便民服务理发店提出需求,志愿者理发师会按约定时间上门提供专业理发服务。这项延伸服务,有效解决了特殊群体出门理发的实际困难,将关怀精准送达居民家中。

“金牌老年大学”点亮精神共富路

作为全市首个社区级老年大学的所在地,四季青街道运新社区老年大学的教室里,70岁的陈素琴阿姨正专注地练习钢琴曲《茉莉花》。这位零基础入学仅半年的退休教师,如今已能演奏五首完整曲目。身为社区老年大学的学员,她和400多位老人正享受着“家门口的课堂”——这里全年开设钢琴、瑜伽、智能手机、葫芦丝等13门课程,由专业教师授课,全年开课320场。

运新花苑一区9幢江畔书画院墨香弥漫,由60多位书画爱好者组成的社团,推行开设包含人物画、山水画、书法、篆刻、花鸟班及会员交流日的自主特色课程体系,吸引了周边社区不少老人慕名前来参与。

运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幸福驿站”。560平方米的阵地不仅承载着文化学习、便民服务、邻里互动的功能,更成为连接千家万户的温情纽带。未来,运新社区将继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进一步拓展数字化服务场景,优化“全龄友好”活动体系,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便利与温暖。

    作者:区文明办 四季青街道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