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唯一!上城区“河长制+”治理实践入选省级案例
近日,2025年浙江省河湖长制工作典型案例公布,上城区贴沙河饮用水源始版桥段“河长制+”治理实践(协作机制)成功入选,系杭州市区县唯一。
贴沙河是杭州市唯一的城市内河饮用水备用水源保护河道,承载着生态保障与民生服务双重功能,但因为城市发展等综合原因,该河道部分沿线存在建设发展不平衡、管理协同碎片化、公众参与不足等治理难点。上城总结“河长制+”模式,在饮用水源保护中压实责任、整合资源、促进长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深化。
一起来看
入选案例的具体做法
No.1
会商牵引,构建三级协作网
以联席会商明确分工督促落实,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全面闭环。
以河长林长“3+1+N”体系强化监管,形成“3+1+N”常态责任体系,制定6大类18项任务清单,快速处置钓鱼、倾倒垃圾等行为110余起,问题整改周期缩短至24小时内。
以全民“认领制”强化共治共建,联动辖区4家企业、3家工地认领实施河道垃圾清理、沿岸公园提升改造、空地植树复绿等项目。组织始版桥沿线辖区5所学校轮流认领“星火护河”行动,累计在贴沙河沿岸开展各种类型的巡河护河行动50余次。
No.2
水岸同治,推动河道换新颜
协同改善河岸环境,新增10余处高清监控,试点引入智能设备提高安全管理能力。集中清理河道垃圾69吨,增设7处雨水篦子改善排水系统。修剪乔木、清理杂树,补种11700平方米植物,构建起“乔木+灌木+草坪”共同组成的立体生态“河岸花园”。
加强惠民服务建设,新增贴沙河始版桥沿线4处无障碍出入口,更换13处大理石座椅;修缮“永载史册”文化景观墙40余处,打造“一步一景”文化长廊。整治前后,日均人流量由2024年初的500人增长至800人,民生口碑进一步提升。
拓宽会商交流圈层,借鉴联席会商机制,将会商理念和举措辐射至沿岸居民和各界群众。经过努力,贴沙河沿线投诉较往年减少80%,居民对河湖保护满意度超90%。
No.3
社会参与,激发护水新活力
组织学习民间河长胡福庆10年记录70万字巡河日记光荣事迹,开展“胡福庆护水社团工作室”进社区巡讲,引导广大居民认清河湖治理重大意义。组织复兴乐队等团队开展进社区、企业等地巡演,通过小品形式反映巡河故事,启迪护河自觉。
依托“星火护河行动”“河小二”等载体,组织“小小民间河长”到贴沙河畔实地参与巡河护绿活动,引导更多的孩子们接过护水接力棒,使治水事业薪火相传。
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持续开展“树木认养”“咖啡渣二次利用”等主题活动,鼓励民间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团体参与护水治水,进一步浓厚全民治水良好氛围。
上城以贴沙河始版桥段“空间割裂、设施老旧、安全隐患”痛点为切入,充分发挥河长制联席会议和多部门联动的“河长制+”解决难点,形成“党建引领、政企社联动、科技赋能、全民参与”的可持续治理范式,满足居民需求,让改造成果更好地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