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街巷,治愈你的“自然缺失症”
盛夏时节,晓霞弄的石板路浸润着晨露,两旁的金焰绣线菊泼洒出浓烈的金黄。日前,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联合紫阳街道、市环科院、紫阳小学共同推出“宋韵今生 十二月香”之花香漫溢生物多样性体验活动,活动邀请了民间组织及志愿者代表等共同参与,共赴这场盛夏的花香之约。
活动从融合宋韵文化与生态保护的晓霞弄开始。“伍公山”石碑后,紫阳街道种植了富贵蕨、八宝景天、火焰南天竹、亮金女贞球等多种丰富的植株,它们错落有致,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通过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生物多样性元素”还原《写生珍禽图》中的鸟类造型,还设有“亲生物”装置“喂食小屋”,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对话悄然开始。
沿小径前行,大家来到了杭州市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拥有322年历史的紫阳书院。这座曾是清代杭州四大书院之一的院落,街道因地制宜,打造了百草园、珍稀植物园、昆虫园、生物多样性体验园,如今这里成了自然教育的鲜活课堂。
昆虫园里,荷兰猪的哼唧与小山羊的咩叫此起彼伏,甚至有黄鼠狼从后山“溜达”来访。
百草园中,中草药与七彩油菜花织就绚烂锦缎。
珍稀植物园内,“树坚强”以遒劲枝干诉说着生命韧性与爱的联结。
攀岩区“飞拉达”,孩子们在岩石缝隙中偶遇昆虫,在树冠层探险时与小松鼠隔枝相望。
“劳动课我们种过土豆青菜,可惜我那组没成功!”六年级的步馨怡说起摸小山羊的经历,眼睛仍亮晶晶的。课间约好友在桂花园小坐聊天,科学课到基地观察记录——对她而言,这里是天然的减压舱。同学杨铭皓则把这里当作灵感源泉:“我常一个人来看那两只鹅,感觉在和它们对话。”他把基地的马兰果实带回家提取蓝色汁液,俨然成为家中的“种植小能手”。
“我们常开玩笑,孩子是否患了‘自然缺失症’?”紫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灿云指向基地的甘蔗问道,“很多孩子分不清茅草、韭菜和小麦,吃过枣子却不知枣树模样。”在杨校长看来,书院正是治愈的良方——当孩子在飞拉达攀岩时被蚂蚁“绊脚”,在树屋与枝叶亲密接触时,他们“在自然中受教育,受自然的教育,自然而然地受教育”。
书院礼堂内,水生植物专家陈煜初以莲花为引,揭示水生世界的多样奥秘;书院庭院中,众人赏莲品荷、手作漆扇,宋人夏至观莲赠扇的风雅穿越时空而来。
据市生态环境局上城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八卦田到紫阳书院,上城区已培育十多个“生物多样性友好细胞”。当城市的孩子在古书院里抚摸山羊、辨识草木、攀援岩壁,那些关于生命韧性的领悟、万物有灵的感动,终将在心中长成一片蓊郁的森林——那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复制的精神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