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微信点单 还能私人定制 来紫阳“养成系”食堂共享幸福“食”光
编者按:在上城的街头巷尾,藏着一批“冒热气”的“幸福·邻里食堂”,清晨有拌面馄饨,中午有特惠套餐,晚上还有年轻人流行的减脂餐……这些开在小区里、巷弄口的邻里食堂,用一碗碗热菜、一句句寒暄,织起了温暖烟火网。即日起,本报推出“我家的宝藏食堂”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进这些家门口的宝藏食堂,感受城市的温度。
“木,取自所在的木场巷社区,又谐音‘睦’;蒸菜是我们的特色,又谐音‘正’。所以我们叫‘木邻蒸好’,恰如其分刚刚好。”食堂负责人赵曼曼笑着介绍。这家沿街而开的“幸福·邻里食堂”,在5月的花团锦簇中迎接着一波又一波客人。
食堂一进门就是饮品区,售卖甜点、咖啡等;往前走两步就是餐品区,有热气腾腾的各类蒸菜。赵曼曼手写的菜牌、一眼就能看到灶台的厨房,无不透露着烟火气。
木邻蒸好在菜品设计上很花心思,每一道菜都精心搭配,平衡口味和营养,做到了减糖、减油、减盐“三减”;所有的食材都由赵曼曼亲自选购,部分还出自她的小菜园和她爱人的江钓,保证新鲜。
“食堂得到了杭州市五云山疗养院营养餐团队的专业支持,我们自己的厨师还不定期会去五云山学习交流,让大家吃得健康、放心。”赵曼曼表示。
2024年5月20日,木邻蒸好开业后,赵曼曼就建了微信群,专门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建议。
群里大概有两百多个人,基本是周边的居民,还有五云山的营养师,在群里发一些营养小知识;赵曼曼还会发一些做菜视频。
食堂大部分的菜是“三减”,口味会偏淡一些。“没想到反而年轻人更喜欢,开业后就来了不少年轻人,因此建立微信群不仅是用来听意见,大家每天还可以在群里点菜,有的想吃素一点,有的想荤一点,我们会尽量调整菜单,主打一个‘听劝’。”赵曼曼介绍说。
现在木邻蒸好日均客流在300-400人。中午11点开始是用餐高峰,第一波是工友,接着是社区的老年人,然后是附近的上班族;下午钱学森学校的孩子们放学了,会来食堂吃点糕点或直接吃个饭,食堂还为此设置了阅读区。
赵曼曼说,老年人买菜烧饭不方便,年轻人忙于工作,在外面吃饭又贵,有时候还不知道吃什么。木邻蒸好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把老年人和年轻人都顾上了。
目前,木邻蒸好每餐有20多种菜,老年人来吃饭有折扣,60-79岁打8折,80-89岁打7折,90岁以上打5折;外卖骑手来吃饭,有6.9元/9.9元的套餐。
为了让更多的人吃上健康营养的饭,赵曼曼在紫阳街道的支持下,在春江社区开设了助餐点,以木邻蒸好为中央厨房,通过助餐点为春江的居民供餐,收获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除了助餐,木邻蒸好还提供私人定制,居民可以提前一天预订想要吃的菜,食堂免费送餐上门(仅限食堂周边)。
近一年的经营下来,木邻蒸好已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盈余。“未来,我想拓展更多助餐点,让大家吃得美味、干净、实惠;也考虑延长食堂的营业时间,打造青年深夜食堂。”赵曼曼还计划学习网络平台应用,让更多人知道木邻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