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吓不倒赶路的人
2025年才迈出一小步,就已经真切感受到了它的颠簸。在这个本就趋于极化的世界,很多人已在认真努力地生活,却总有人肆意地掀起波澜,不停地打破平静,让人们变得更加艰难。
不由想到《诗经·蒹葭》里的一句话,“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还有一句是《荀子·修身》里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将这两句话融合化用后,就有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历经千年,它依然是闪亮的火把。每当人们站在困境和迷雾里,它总能穿透眼前的阴霾,告诉我们:困难吓不倒赶路的人。
从以“芬太尼”为借口,到以“对等关税”作幌子,当美国政府抡起手中的“关税大棒”,人们愈加看清楚,什么叫“山雨欲来风满楼”,什么叫“欲加之税,何患无辞”。
或许大洋彼岸的一些人只是敲了敲桌子,却让很多企业碰到了难关。有的订单减少,有的供应链面临断裂,有的研发进程被迫停滞,而普通人的生活也受到了种种影响。数字是抽象的,但曲折的日常、不安的预期是具体的。
互联网上,有人抱怨,“中国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主动打电话寻求妥协”“只要放低一些姿态,也许就能找到退路,大家就都不必如此艰难”。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退一步换不来海阔天空,只能是对方的得寸进尺,这是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的。对贪婪的人来说,没有什么君子协定、见好就收,他们从一开始,要的就不仅仅是妥协,而是企图死死扼住别人的咽喉。
但是他们不懂得,中国不可能因为一时受到冲击,就没有原则地往后退步。中华民族不屈的傲骨,更不可能被霸权吓倒。
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在固守“修昔底德陷阱”论者眼里,只要中国还在向前发展,就注定会被视为“眼中钉”。这场博弈,无疑是对整个世界的一次考验和洗牌,或许也将是对我们个体生活方式的一次重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还会浮现、放大、持续。
但我们还得向前走。
向前走不是因为前路一片平坦,而是因为我们脚下站立的,是一条前人在踉跄中蹚出来的路,是我们这一代人绕不过的“上甘岭”。
在这条独属于自己的道路上,或许我们还要面对不被理解的孤独,因为它从来没有人走过;或许还有被风浪推着走的茫然,豺狼虎豹也可能会蹿出来,但我们别无选择,没有退路,这是所有攀登者的宿命。
最艰难的时候没有倒下,这就是胜利和成长。这些年,面对一波又一波的科技围堵和封锁,我们没有自怨自艾,而是苦练内功,5G、量子通信、北斗导航、空间站、大飞机、鸿蒙系统、DeepSeek等硬核科技破土而出,我们在曲折且泥泞的道路上踩出了坚实的脚印。
贸易战的脱钩威胁,也没有把我们吓倒,而是倒逼我们以“双循环”激活国内市场的强劲动能,中国产业链向高附加值节节攀升。中国出口市场份额整体保持韧性,RCEP生效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拓展了我们的朋友圈,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出口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了更广阔的市场,DHgate等中国跨境电商抱团突围、借势崛起。
困难与夹缝中迈出的每一步,背后都是数不尽的焚膏继晷和暗夜积蓄。美国搞“泛政治化”的层层封锁,那就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我们自己搞;线下的路走不通,那就发展跨境电商,寻找新的渠道;产品卖不到美国,那就去谈转口贸易,开拓其他市场;国产替代也在逐渐催生新的生态、新的机遇。
我们从来只有埋头赶路,没有低头认输。
时代和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不可避免地会让我们感到压力,这是宏观世界的残酷。要有更多对困难和个体的观照,去对冲这种起伏。
所有面对压力而奋勇向前的人生,也都有可能重构新的运行逻辑。有的人收入受到影响,也依然在忙着赶工,抓住一切机会;工作不好找,那就想尽办法找事做,或者奔赴各类考场和夜校,去给未来的自己铺路。
千难万难,是这个时代的众生相。不向那些困难低头臣服,不对自己的生活缴械投降,也是这个时代的众生相。
在这场激烈的角逐里,我们看到了悄然发生的变化。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对手,现在显然已经出现各种问题。过去这半年时间,国际社会都见识了一些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交易的艺术”,也见证了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在危难之际始终坚守道义与信义的担当。
现在,虽然大洋彼岸跺跺脚,这个地球仍然还会跟着摇晃,但已经不会地动山摇了。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了一起,越来越多的心连在了一起。面对各种挑衅、恐吓与攻击,不畏惧,不退缩,不徘徊,始终记住自己是谁,将要到哪里去,一路风雨兼程。
中国人从来相信,只要有脚,就一定有路。但它也必定是一段漫长的征程。当十四亿多个这样的轨迹在时空坐标系中展开,便是这个国家奔向星辰大海的最优路径。
丢掉幻想、不要犹疑,只是向前走,这个时代会记住所有赶路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