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梦想之城”如何打造?听听他们怎么说→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近日,杭州市上城区人大常委会第四期“代表视点”活动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尼龙山路演中心举行。
活动现场,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部门负责人等150余人齐聚一堂,以青年“友好、有为、发展”三篇文章为切口,共同为上城、为杭州打造青年“梦想之城”聚智献策。
共青团上城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年上城区累计招引35周岁以下大学生13.4万人。为打造青年友好生态,上城区构建14个“青年运动荟”场所、推出21家“青邻餐厅”就餐、运动等折扣优惠,对赴上城区见习的青年大学生给予补贴,累计发放补贴100余万元,青年聚落、青年夜校、家门口青少年宫等成为了上城青年中脍炙人口的打卡点。
吸纳青年,需要海纳百川的人才成长环境
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跟着基金小镇一起成长起来的公司。在浙江省人大代表、敦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李文龙看来,好的营商环境就像深山里的清新空气。“杭州既有最多跑一趟,甚至一趟都不跑的服务意识,又有遇到困难时政府兜底的安全感,更有吸纳各地人才的包容性。”
朱露翔/摄
作为深耕杭州湖滨商圈二十余年的餐饮企业,上城区人大代表、杭州海港澳门豆捞餐饮有限公司餐厅经理朱麒成见证着湖滨商圈蝶变。
上城区以发放消费券等举措,打造年轻人青睐的生态圈。朱麒成介绍,海港澳门豆捞2001年落户杭州,为揽客青年群体,数度重装焕新。“店铺外立面与西湖华侨饭店浑然相融,兼具文化意蕴与现代艺术格调,已经是湖滨商圈打卡点。”
青年有为,需要企业在创新创业中积极承担培育责任
上海中置华优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执行院长金俊男分享了推动企业发展和青年人才培养的经验。围绕青年就业支持,企业联动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充分践行产学研模式,为应届生定制工程师、智慧城市规划师等新岗位,去年新增就业岗位中青年占比达82%。
“人才培育方面,我们独创‘金字塔式成长模型’:基层员工通过‘百日淬炼计划’参与重大项目全流程,中层实施‘双轨晋升制’,技术型人才可获股权激励,管理型人才外派至国外分支机构轮岗,高管层推行‘青年合伙人制’等。”
城市独有的资源和禀赋,也将成为青年孵化的“加速器”。
城市独有的资源和禀赋,也将成为青年孵化的“加速器”
胡鉴/摄
杭州市人大代表、上城区青联委员、建玮律师事务所徐琼认为,上城区作为杭州的历史文化核心区,不仅有耳熟能详的德寿宫、南宋御街,同时也是知名高校的聚集和数字创新前沿阵地,从青年人才的角度出发,具有政策、投资、技术等多方面的孵化优势,有多家数字经济的“金名片”,像“杭州六小龙”之一的群核科技。未来可以从两方面方向深化融合,继续与青年人才双向奔赴:
首先是持续将历史文化转化为青年可感知、可参与、可获益的创新资源。深化数字创新与历史文化融合,打造沉浸式青年文化IP。例如利用元宇宙技术将宋韵文化、古海塘遗址等历史资源转化为数字资产,推进元宇宙+文旅融合场景建设。
其次是以数字技术降低创业门槛、拓宽职业边界。青年是数字经济的“原生代”,发展“数字游民”友好生态。结合上城区文旅资源,建设数字游民社区,提供高速网络、共享办公设施及短期住宿配套。参考良渚“新村民”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实现远程工作者与本地企业的灵活对接,吸引自由职业者、跨境远程办公人才聚集。
“这次活动收获不小,大家畅所欲言,思想的碰撞激发了很多‘金点子’,让人大代表履职渠道更丰富,对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参会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次活动为全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提供了“上城样本”。
上城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创新采用“主题论坛+多方对话”形式,是区人大创新代表履职的积极探索。后续将常态化开展“代表视点”活动,凝聚更广泛群体智慧,为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