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吃出幸福感 南星老年助餐服务焕新升级!
今年以来,南星街道聚焦老年就餐服务,以“幸福食堂+幸福助餐点+幸福助餐车+幸福送餐队”多维模式破解养老“食”事难题,打造基层公共服务“最美红巷”样板。通过硬件升级、文化赋能与温暖加持,让“15分钟助餐圈”成为老年人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详情↓↓
老年幸福食堂:从“基础就餐”到“品质空间”
走进翻新后的馒头山社区幸福食堂,宽敞的无障碍通道、防眩光灯带与适老化座椅让人眼前一亮。这里不仅是一处就餐场所,更成为老年人社交与娱乐活动的复合空间。食堂推出健康养生菜系,低糖、低脂等特定套餐,为老年人的饮食健康保驾护航。后厨“明厨亮灶”的设计让烹饪全程可视化,让老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幸福助餐点:在花园庭院中品味文化传承
位于复兴南街413号的水澄桥社区幸福助餐点“花园邻里餐厅”,是街道老年助餐服务的一次花园邻里实践,花园采用现代田园的设计理念,在空间改造中融入田园造景,打造绿色环保的生态就餐环境。在食堂内部,竹影屏风、墙面印画与外边的花园相映成趣,让老人在用餐时感受到绿意盎然,享受到就餐时的惬意悠闲。
在美政桥幸福助餐点,深挖宋代饮食文化,推出“节气限定菜单”:清明时节的艾草青团、冬至的暖锅宴,既契合养生需求,又唤醒文化记忆。“没想到吃饭还能吃出‘文化味儿’!”刚参加完工坊活动的陈阿姨,将亲手制作的青团装进食盒,带给了孙辈。
助餐车:公园里的“暖心厨房”
针对部分社区老年人的就餐需要,3辆助餐车化身流动服务站,在小区公园为老人提供餐食,餐车所在的地方也成为小区老人话家常的聚集地。车内配备保温餐箱,确保餐品恒温,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难题,更成为社区守望相助的温暖符号。
送餐队:守护“最后一米”的温情
街道组建的送餐队伍,由社区工作者、低龄老人志愿者与专业配送员构成。他们不仅送餐入户,更肩负着“安全巡查员”与“情感联络员”的职责。对于失独老人周奶奶而言,送餐员的到来是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小刘每次都会陪我聊几句,比亲闺女还贴心!”这份超越“送餐”本身的关怀,让许多老人将送餐员视为“家人”。
一餐一饭,关乎民生冷暖。南星街道以助餐服务“小切口”,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这是“最美红巷”基层公共服务的生动体现。从硬件升级到文化赋能,从幸福助力到情感浸润,这条多元化的助餐服务链,不仅让老人“食有所依”,更让“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愿景照进现实。未来,南星街道将继续探索养老服务的更多可能,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烟火气中品味岁月静好。
南星街道
幸福助餐服务点一览
需要的朋友们请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