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区9课程入选教育部名单!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部级精品课”公示名单,其中9节课程来自上城区,包括7节学科课程类“部级精品课”、1节实验教学类“部级精品课”、1节特殊教育类“部级精品课”。
一起来了解
这9节“部级精品课”!
↓↓↓
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叶润秋执教的《复习与关联(数量关系)》以创编数学故事为载体,通过分享和交流不同情境中的数量关系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由两部分合并而成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通过改编加法故事呈现减法问题,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学生在经历多个问题的辨析与比较中,逐步积累构建加法模型的经验,发展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周涛执教的《攀爬与游戏:手脚并用攀爬多个物体》以“攀爬不同物体”为主线,通过创设特种兵实战历练场景,模拟多样复杂地形,帮助学生建立对攀爬动作的关联性认知与整体性学习。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经历“探讨动作要领-理解技术原理-发现运动规律-实践技能应用-提升运动表现”的完整学习过程,并通过成果展示与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杭州市丁荷小学何卡执教的《涂涂抹抹的快乐》以“色彩如何建构作品并传递情感”为核心问题,创设“用油画棒表现家乡美景”的真实艺术情境。通过融入赵无极《西湖》系列抽象绘画的表现语言,结合“色彩探秘”“肌理实验”等游戏化活动,构建“发现自然之美-感知艺术之美-表现创意之美-创造情感之美”的进阶式学习路径,深化学生对家乡的审美认知与文化认同。
杭州市杭州中学王梦执教的《小圣施威降大圣》以“文学想象”为核心概念,建构“西游故事创作会”真实情境,设置“创编神魔故事”驱动性任务。通过“三重支架”推进深度学习:一借“猜读留白”激活想象思维,二用“双文本比对”解构形象特征,三以“主题坐标轴”勾连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在具身学习中理解《西游记》经典性密码——从奇幻想象的表层结构,到人性隐喻的中层逻辑,直至文化传承的深层价值,全面提升文学鉴赏素养与创意表达能力。
杭州市澎扬中学蒋舜执教的《What do we need to know about a new friend?》以交友网站的情境为依托,深入剖析新教材内核,从读写整合的底层逻辑到课堂设计的宏观框架,探索出英语读写教学的全新路径。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帖子选择好友并撰写合理回帖,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结构、内容、语言与逻辑,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杭州市建兰中学董慧执教的《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立足于新课标、新教材要求,以战国时期“大纷争、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特点为主线,以制作“解读云梦秦简,讲好战国故事”的考古研学笔记为核心任务,通过选取《云梦睡虎地秦简》等鲜活史料,引导学生触摸战国历史脉络,感受古人智慧与力量,借助多元化、分层化的研学活动培育历史核心素养。
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郑美玲执教的《城镇与乡村》以地理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为特色,通过“图说景观”“图绘示意”“文创明信片设计”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全球到区域的多元视角深入探究城乡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与人地协调理念,充分体现了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的教学理念。
杭州市采荷中学杨悦执教的《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以学生在燃料调查中产生的真实疑问为切入点,通过探究五种典型燃料的燃烧效率,利用实验验证学生对燃料变迁影响因素的假设,引入虚拟实验室及物联网传感技术以提升课堂实效,构建“云端学术对话”以拓展学习深度等多元路径,实现教学设计的创新突破。
杭州市杨绫子学校袁潇雅执教的《升国旗》以“升旗礼仪学习与爱国情感培育”为主线,通过创设真实校园升旗仪式情境,立足特殊学生认知特点,将语文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实践深度融合。采用“多感官联动教学法”与“分层任务驱动”相结合方式,设计“观察升旗礼仪-分解动作指令-内化语言表达-升华爱国情怀-迁移生活实践”的阶梯式学习路径,深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实现语文素养与德育价值双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