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禁渔期前“最后一口鲜” 会吃的杭州人都出动了
天光未破晓,钱塘江的晨雾还氤氲着春寒,杨公农贸市场却已热闹起来。早上6点,当天最后一批渔获裹挟着江水的咸鲜气息抵岸,沉寂的杨公鱼市骤然苏醒。
3月1日0时起,钱塘江将进入第七个禁渔期,爱吃江鲜的杭州人,都赶在这几天来尝最后一口鲜。
摊位虽少 鱼的种类不少
老杭州人对江鲜的热情高涨
杨公鱼市在杨公农贸市场的东南角,蓝色的招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格外显眼。尽管当下只有四五家档口还在营业,但江鲜的种类却不少,鲫鱼、翘嘴、鲻鱼、白条、七星鲈鱼……每一条鱼透着新鲜劲儿。
茹大姐,这位扎根鱼市多年的老摊主,几十年前便嫁到杨公村,跟着做渔民的公公学认鱼、捕鱼、杀鱼,开启了卖鱼生涯。岁月流转,她在鱼市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事。
此刻,她站在自己的摊位上,手中的白条鱼刚完成去鳞剖肚,鱼鳃仍泛着鲜红,引得戴老花镜的杨大爷连连点头:“这鱼眼睛透亮,错不了!”
与此同时,茹大姐还不忘和熟客们唠唠家常:“现在好多渔船都不出去了,就我们几家还在卖。”正说着,又一波顾客围拢上来,茹大姐笑着点头示意。“这几天来买鱼的人特别多,大家知道快禁渔了,都想赶在这几天多吃点鲜。”
家住七堡的市民陈先生是这里的常客,每天早上都会骑电动车来鱼市转一圈。“这里的鱼新鲜,吃着放心。有时候买点回去,有时候就来瞧瞧有没有新货。”他笑着分享,眼睛还不时扫向摊位上的江鲜。
包头鱼价格涨至平日2倍多
1200元/斤的江鳗让人望而却步
鱼市上,最受欢迎的当数包头鱼。一条足有三十斤重的包头鱼,被老板利落地切成几段,鱼头、鱼肉瞬间就有了各自的买家。
“平常包头鱼七八块一斤,现在涨到十八块了。”市民邹先生一边精心挑着鱼肉,一边感慨:“但没办法,就好这一口鲜,贵也值当。买回去红烧,那味道,鲜掉眉毛!”
除了包头鱼,其他江鲜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翘嘴60元一斤,鲻鱼40元,白条70元,船丁鱼和鲈鱼更是卖到了120元一斤。江鳗的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体型大的要1200元,中等的800元,小一些的也要500元,这价格让喜欢江鳗的朋友望而却步。
市场上一位老板大力吆喝着自己摊位上的一条鲫鱼,卖100元一斤,“虽然价格贵了点,但这条鲫鱼是纯野生的,重量在3斤左右。”
“每天出去都要看潮汛,抓到什么就卖什么。”渔民倪师傅说,“这几天渔船少,鱼也少,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说话间,又有顾客买了一条白条,倪师傅把鱼抓出,熟练地刮鳞、剖肚、取出内脏。处理后的鱼身雪白透亮,里面清清爽爽,品质一目了然。
江鲜的做法多样,各有风味。“白条清蒸、鲻鱼红烧、刀鱼香煎、江鳗炖汤……每一口都是钱塘江的‘独家馈赠’。”一位老顾客分享着自己的江鲜烹饪经。
禁渔期即将到来
鱼要繁衍生长 摊主也要休息
“禁渔期的鱼有鱼籽,味道更鲜美,但为了以后还能有鱼吃,禁渔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位老渔民感慨地说。
每年3-6月,钱塘江进入鱼类繁殖黄金期。自2019年起,钱塘江流域统一禁渔,今年已是第七个年头。
马上,杨公鱼市的卷帘门也要拉下来了,禁渔的4个月渔民们是怎么打算的呢?
茹大姐计划带家人补过春节:“从7月1日开渔忙到现在,每天都在摊位上,这几个月该歇歇了。”
倪师傅则在一旁打着电话,联系朋友谋划着做些副业。“禁渔这几个月,总得想办法补贴家用。”他笑着说,眼神里透着对未来的期待。
这几天,杨公鱼市早上6点就开卖了,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到6点左右,想最后尝鲜的朋友可以去鱼市逛逛。
禁渔不是终点,而是为了年年有“鱼”。4个月后,渔船将再次起航,而此刻的等待,是为了让钱塘江的生机与美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