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年,全省唯一!
近日,上城《共向发力 温暖前行——全力打造“救助直达·暖心众扶”服务体系》荣获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为全省唯一连续5年获得该荣誉的单位。案例以“赋能的政府+积极的社会+有效的平台”为思路,拓展“物质+服务”一站式立体帮扶,实现困难群众精神和物质“双富裕”。详情请看↓↓
以“顶层设计”为蓝图,打造“赋能的政府”
实施扩围救助政策。探索可支配收入10万元以内“提低”家庭的帮扶机制,将低收入认定在低保标准2倍至3倍的家庭纳入分层分类保障范围。截至目前,核查处置监测预警人员1408人,纳入到街道或社区困难家庭615人。
创新助联机制。统筹整合社会救助多方力量,对民生需求较频繁的事项每月指定部门开展宣传、服务、培训等工作。下放低保等社会救助事项审批权限,原低保审批时限由23个缩短至15个工作日。
延伸分类管理。分层分类将隐形特殊困难群众纳入保障体系,提供精准救助。截至目前,就业帮扶81人次,申请住房补贴608户、临时救助137人,“一对一”个性化服务4956次。
以“救助+”为路径,联动“积极的社会”
落实多元化资金保障。近三年用于提低和改善居民生活品质达3629万余元,项目化推动社会救助从生存型向预防、生存、发展全过程介入模式转变。
打造项目化慈善支撑。加强救助慈善品牌联动,多维度打造“救助+慈善”的嵌合式帮扶场景。为30户困难家庭改善居住环境;为特困、低保低边老年人提供智能保障。打造“我为年夜饭添道菜”慈善救助品牌,形成集聚辐射,发挥最大社会效应。
构建专业化精准服务。建立政府救助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物质救助与专业化服务相补充、不断满足困难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救助需求。创新线上公益资源对接平台,平台前期导入28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服务,上线提供项目55个,辐射社区15个。
以“助联体”为枢纽,构建“有效的平台”
纵向联动三级平台。充分发挥三级“助联体”作用,持续擦亮“一街一品”一站式服务品牌,打响“党建+”“楼宇+”“街区+”等助联体服务站。目前建成“幸福邻里坊”78家,计划2025年实现全覆盖,促进服务场景“资源共享”。
横向链接服务资源。嵌合养老、未保、残联、慈善、社会组织等多个阵地连点成面,打造10分钟“扶弱圈”。为失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实践岗位,为低收群体增收创收。联动辖区邻里食堂对持证困难家庭、困难老年人折扣优惠,推动服务类救助“应帮尽帮”。
多维拓宽救助网络。整合形成8类58项精准联动援助政策、7类92项服务清单,实现“普惠服务”到“按需服务”转变。在辖区7个慈善服务站点和23家爱心单位打造“人人受助、人人互助、人人自助”的立体帮扶机制,营造全社会关爱“弱有众扶”。
SHANGCHENGFABU
上城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紧盯困难群众所需所求,凝聚多方力量,不断深化“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致力于为困难群众提供可及可感的个性化服务。近年来,上城相关救助工作获《浙江信息》《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浙江日报》等录用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