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助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重启精彩人生
“打,打牛奶泡,不容易的,打不好的话,我也会不高兴的!”下午三点半,上城“智慧树”咖啡厅坐满了人,小朱在调制完一杯咖啡后,抬头认真地说道。
宽敞开阔的空间、暖色调的灯光、五彩斑斓的地板、价格亲民的咖啡、吧台里造型精致的糕点,都让“智慧树”咖啡厅显得格外温馨。
咖啡虽然普通,但咖啡师却并不普通。从咖啡师,到西点师、店员、收银员,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杭州市杨绫子学校的学生。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学校在2014年打造了对外营业的残疾人服务社——“智慧树”,得益于这座桥梁的搭建,上百名心智障碍学生逐步走出校园、很好地融入了社会。
“咖啡师需要具备什么技能?怎样才能当好一名服务员?我们逆向推导,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进行课程的设计和研发,通过结构化教学,也就是明确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反复熟练,让他们真正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杨绫子学校校长俞林亚介绍说。
针对心智障碍学生的特点和特性,“智慧树”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出多元社会服务场景(门店),开发了中西面点、饮品冲调、外场服务、超市理货、收银、园艺等10余类真实就业岗位,通过职业康复、劳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强化训练,实现职训与职场紧密衔接。10年来,“智慧树”已经成为链接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和职场等多场景的“产-学-教融合”综合平台,心智障碍毕业生就业率从2018年的不足30%上升至60%以上。
“智慧树”只是区残联助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区残联以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推进特殊教育向职业教育延伸,以破解残疾人“标签化”“边界强”“认可少”等难题为切入点,秉承“融入社会、社会融入”的城市文明理念,持续深化“特有爱”助残服务模式,打造残疾人培训和就业创业空间,助力残健携手“双向奔赴”共创幸福美好生活,确保共同富裕道路上残疾人“一个都不掉队”。
“我们探索构建融合就业新生态,与知名企业、商圈、街区合作,开设‘特有爱’门店、商铺,开发文创产品、直播带货,营造开放包容的整体就业环境,助力残疾人增收。”区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上城残疾人就业收入较2023年同期提高20%以上,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整体就业率超过95%,已高水平完成全省十四五规划和杭州市残疾人高质量就业预期目标。
既要共富,也要共赴。于是我们看到——
作为老字号的国有企业,位于上城的知味观和浙江省特殊职业教育学院合作推出“非遗传承人计划”,每年有一批残疾毕业生来企业接受培养实践,由非遗大师亲自带教。目前,已帮扶180余名残疾学生就业,其中40余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1人成为省级技术能手。知味观也先后获评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全国残疾人大学生实习见习基地等称号。
今年,“特有爱”门店霸王茶姬(高德置地)无声门店正式开业;四季青街道的善淘慈善商店,将慈善与商业结合,销售二手物品、残疾人手工艺品等,所得利润用于支持残疾人事业……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机会,让他们有一技傍身、就业有路,也成为了城市共融文化的亮丽风景线。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积极打造‘特有爱’品牌和助残共富同行新模式,不断推进‘社会助残关爱服务体’建设,形成残健共融美好生活圈新注解。”区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