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这些基层立法联系点,让你的建议搭上立法“直通车”

2024-12-18 16:55:29来源:区人大办

图片图片

近日,在商圈繁华的湖滨步行街上,“湖滨晴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二维码崭新亮相。

在商圈工作的湖滨88运营经理陈少锋扫描二维码,就看到了目前正在征集意见的法规条例草案,仔细阅读后,就《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草案)》提出了建议。“只要扫码就能对草案提出意见建议,让我们感受到立法就在身边,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立法。”陈少锋说。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群众,是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据悉,上城区现有1家省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湖滨晴雨”工作室,1家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闸弄口街道。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持续建强阵地、优化机制、拓展功能,推动法律法规载满民情民意。

民情流转

探索开门立法“新实践”

图片

位于上城区羊血弄10号的“湖滨晴雨”工作室,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性“民主促民生”社区互动平台,也是省人大常委会唯一设立在社区社会组织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室负责人徐利民介绍,2015年起,杭州在全市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湖滨晴雨”成为第一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并组建专门工作团队,由“湖滨晴雨”工作室负责人担任立法召集员,人大湖滨街道工委办公室主任担任固定联络员,吸纳“两代表一委员”、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等骨干力量,充分调动居民小组长、基层干部、行业精英等群体资源,组成了一支政治素养高、群众基础好、法律能力强的百人立法信息员团队,为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图片

今年,为了扩大基层群众的参与度、联系面,人大湖滨街道工委以“凸显商圈特色、扩大多元参与、注重参与实效”为目标,整合社区、商圈资源,将立法向商圈拓展,向网格延伸,增加了湖滨步行街立法联络站,形成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7个立法联络站、37个信息采集点的“1+7+37”组织架构,形成立体化、全覆盖的立法意见征集网。

“要把‘民言民语’转化为‘法言法语’,立法信息员既是立法参与者,更是法治推动者。”徐利民表示。工作室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接受征集任务、前期解读学习、制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建议、形成报告初稿、上报报告定稿、做好档案整理”的“晴雨七步工作法”,实现了基层立法建议高效流转,已累计组织131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活动,上报意见建议4200余条,被采纳吸收222条。

阵地融合

延伸基层人大“新触角”

“应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针对特定行业和领域常见的矛盾纠纷,如医疗、金融、物业等,设立专门的调解组织,并配备专业的调解人员,提高调解的针对性和权威性。”近日,浙江康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旻在上城区闸弄口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联席会上,针对此前《杭州市矛盾纠纷预防和多元化解条例(草案)》向公民征求意见中收集到的建议进行了专业术语转化指导。

图片

自闸弄口街道被市人大常委会列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及人大闸弄口街道工委不断延伸工作触角,邀请专业律师、医师、教师、科研人员、企业家、检察官、警官等组建“外脑”,收集高质量的立法征询建议,力求立法联系工作在民意征求范围上更广、在立法建议内涵上更深。

图片图片

“我们希望专家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与优势,开展法治文化宣讲,对立法修法的征询意见报告进行深入论证、评估、指导。”人大闸弄口街道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保障立法建议科学规范。

据悉,为提高立法建议精准性,人大闸弄口街道工委还广泛吸纳辖区各级人大代表、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当立法信息员,将基层立法征询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健全立法信息收集采纳和反馈机制。

图片

建强阵地也是推动民意直通的关键举措。人大闸弄口街道工委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中枢,开展立法征询“六走进”行动,走进代表联络站、幸福邻里坊、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园区、社会组织和户外劳动者爱心驿家,织密民意矩阵,通过“线上+线下、专诊+下访、普法+谏言”相结合方式,扩大立法联系同心圆,实现更多居民意见建议原汁原味直达立法机关,急难愁盼民情民意“被倾听”。

此外,坚持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资源整合功能,把“参与立法”与“普法宣教”相结合,着力强化对法规条例草案的分类标准、行为规范、法律责任等深度宣传,帮助群众有效理解和吸收立法意图和草案内容,实现了立法意见征求与普法宣传的良性互动。截至目前,闸弄口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累计参与8部法规草案意见征集,召开专题座谈会7场,上报意见建议260条,被市人大采纳吸收57条。

作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