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伟、张化彪、陈晓雪,点名表扬!
近期,多地出现利用快递和网约车运送现金、黄金实施“线上诈骗+线下取钱”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诈骗分子为快速实施诈骗,转移洗白赃款,诱骗受害人利用快递或网约车线下运送大额现金或黄金,给受害人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日前,上城公安对积极参与反诈工作的网约车司机陈孝伟、货拉拉司机张化彪、金店营业员陈晓雪进行表彰。一起了解他们的事迹。
网约车司机接到跨市订单:运送“牙膏样品”
33岁的陈孝伟是高德旗下一名网约车司机,安徽人。
12月5日中午,陈师傅接到一个订单,从凯旋路上的金兰池公交站台到外地。
待他赶到后,一名50多岁的女子早已在站台等候,将一个包裹递来,箱子上写着“牙膏样品”。“把这个东西送过去,我就不跟过去了。”女子表示,只需将包裹送到指定地点即可,“我和收货人会在软件上实时查看你的位置,麻烦尽快送过去。”
陈师傅带着包裹启程,但心中总有些惴惴不安。“这些天,公司的软件上总推送类似诈骗案例,提醒我们要注意‘人货分离’的情况,很可能是诈骗。”一路回想接单的场景,寄件人紧张的神情以及不正常的操作,越发让陈师傅觉得订单有问题。车下了高速后,他立即将车靠边,拨打110报警。
车才停下五六分钟,对方便联系上了陈师傅,问为什么停车。“刚才高速上一路没休息,我靠边上个洗手间,马上走。”陈师傅巧妙“稳住”对方后,民警也很快赶到现场。打开包裹,里面是一捆捆现金,足足有10万元。
叫车送现金的人是孙女士(化名),今年50多岁,已经退休,平日里空闲时间较多便经常看手机。前段时间她在网上看到一则广告,“兼职招人,动动手指即可轻松完成工作,报酬丰厚。”孙女士心想能利用空闲时间挣点钱也挺好,便通过链接,下载了软件。
在客服的指导下,孙女士先进行了几笔小额充值,刚开始是几百元,后来到了几千元,能拿到30%左右的返利。后来在对方的引导下,变成了“现金充值”,通过网约车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充值。
凯旋派出所民警胡双杰说,孙女士这是遭遇了典型的网络刷单诈骗,前面小额充值后的返利,就是为了造成一种能赚钱的假象,从而诱导受骗人逐渐深陷其中,幸亏陈师傅及时报警,拦下了这10万元。
“帮人保住血汗钱,特别有意义”
张化彪今年38岁,江西人,从事家具木工工作,目前长期居住在杭州。
12月3日中午,张先生准备去苏州看望自己的弟弟。100多公里的路程,张先生便给自己找了个“顺风单”,可以赚点外快。
午饭过后,张先生驾车来到拿货地点,寄件人是一个二十多岁小伙子:“里面是电子配件,价值高,要小心运送。”
包裹用一个不透明塑料袋装着,张先生接过后感觉手感不对,“不太像是电子配件,感觉盒子里装的东西软软的。”
上车后,张先生仔细想了想,还是在软件上反馈了情况,就怕东西有问题。车刚开出不久,他就收到了官方的反馈——货物有些可疑。张先生立即停止送货,并拨打110将可疑情况报告给公安机关,随后将包裹就近送到了九堡派出所。民警打开一看,盒中果然不是电子配件,而是2万余元现金。
“那天本来跟弟弟说下午见面,结果配合调查,到晚上才空下来。但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帮人保住了血汗钱。”事后,张先生将自己的经历编成文字,发在家族群里,提醒亲人们千万不要上当,“每个人都贡献点力量,才能避免更多人被骗。”
“买黄金却不在意款式,只为买到某个价格”
陈晓雪今年23岁,来自山城重庆,2年前与老公来到杭州打拼,在金店当营业员。
12月4日上午,正像平时一样开始金店经营的陈晓雪与同事迎来了第一位客人——30多岁的李先生(化名),说要购买金条。
“一般人来店内买黄金,都会看看克重、款式等,但他好像并不关心这些,而是一直用手机打字,还把金条拍了照,看起来正在跟人聊天。”陈晓雪说,派出所的民警经常来做反诈宣传,店里都知道最近流行购买黄金形式的诈骗。
“先生,您购买金条是要送人还是收藏?”陈晓雪问。李先生说是收藏,还反复向店员确认金条价格。
“近期购买黄金的诈骗很多,您一定要核对清楚信息哦。”见顾客一直在低头操作手机,陈晓雪不敢大意。
顾客选好了2根金条,共计60克,价值42100元,随后急匆匆离开了店铺。陈晓雪与同事一合计刚才的情况,都觉得有些蹊跷,便赶紧向湖滨派出所反映情况。民警徐展展立即赶到现场,在店铺外找到了正在等车的李先生。
经询问,李先生前几日刷视频时,看到“美女约会”,点击链接下载了软件,“客服”告诉他,需要完成“刷单任务”,等做完后就可以免费约美女。
李先生信以为真,开始逐步完成软件派送的任务,刚开始的小额充值被顺利返还,但充值了一笔大额资金后,“客服”称因李先生操作失误,导致账户被冻结,需要继续充值完成下一阶段任务,才能一并返还资金。
他先后充值了5万余元,但账户还是没能解冻,客服又让他以“购买黄金寄送”的方式,再充4万元。所幸店员警惕心强,这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