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档案馆保管利用科团队
为贯彻落实区委关于“看见”行动工作部署,深入挖掘基层干部鲜活事迹,激励干部在“看见”中担当作为,示范引领广大干部以更大作为奋力建设“最杭州、新上城”新篇章,本报推出“看见”专栏,打造基层干部、团队展示舞台,擦亮最美奋斗“底色”。
“我十月来上城区办理业务,档案馆职员迅速找到资料,办好我需要的文件。我感动于他们的态度友善,办事专业,效率很高。”这是来自香港的一封感谢信,信中表扬了区档案馆档案查询窗口工作人员郑冰羽和莫丽萍。在区档案馆,类似的感谢信还有许多。
为进一步优化档案利用,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服务,今年以来,区档案馆保管利用科团队聚力打造“兰台尚诚”服务品牌,深度践行“见与不见、服务在线”为民理念,进一步优化浙江档案服务网、浙里办APP等平台功能,持续打好“线上+线下”服务组合拳。截至目前,服务窗口受理查档申请7287人次,服务零投诉。
出色的服务成绩源自庞大的档案资源体系和完备的保管体系。团队由6名干部组成,作为团队带头人的刘吴昌是一位军转干部,转业后他快速适应档案工作,敢于创新突破,积极钻研档案除酸技术,多次赴上级档案馆和有关博物馆学习,逐渐掌握该项技术,并和团队成员曹琪玥成功申报课题《民国档案脱酸加固技术研究》,获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填补了区档案馆科技项目零的空白。
面对海量档案进馆、档案开放审核等难题,团队不惧挑战、勇挑重担,在实践操作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3个月攻坚档案开放审核复审11.7万件,平均每人每天200多件。全年接收文书、会计、科技等12个门类档案,累计达25819卷、198601件,数据总量达1479.47GB。其中,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高质量完成亚运档案的汇交和验收工作,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中国档案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下一步,区档案馆保管利用科团队将深化“我为兰台写芳华、我与上城共奋进”队伍建设活动,开展“‘兰台尚诚’品牌提升”行动。以品牌提升不断推进机制完善、服务优化,实现档案为民服务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