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社工节!上城为他们庆祝“专属节日”
今天是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成立75周年,也是杭州市第十五个社区工作者节。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而社区工作者则是千家万户的“守夜人”,是基层治理的“顶梁柱”和“铁脚板”。
为了纪念上羊市街居委会成立75周年,同时庆祝杭州市第十五届社区工作者节,近日,紫阳街道在上羊市街社区举办了“睦邻尚善·善治共富”第三届邻里节。
庆祝仪式上,出席嘉宾为获得上羊市街社区第二批“荣誉居民”的获奖者颁发证书,感谢他们为社区发展注入动力。在热闹非凡的邻里趣味运动会、邻里百家宴、邻里戏剧节和中医义诊等系列活动中,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故事
在金钗袋巷79号院,矗立着一座铜像——一名理着平头的中年男子身体前倾,拉着一辆黄包车,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铜像刻画的人物,名叫陈福林。
在上羊市街社区老居民金水德眼里,他是自己幼年时的邻家叔叔——那时,他们两家就隔着一条街,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精神抖擞的陈叔叔在家门口进进出出。对这个叔叔的印象,也简单地停留在父母亲常说的 “热心肠”上。但在新中国的历史上,“陈福林”却代表着特殊的意义。
1949年10月23日,黄包车夫陈福林经过民主选举当选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主任,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位“小巷总理”。放置陈福林铜像的金钗袋巷79号院子,如今不仅是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所在地,还是“中国社区建设展示中心”。
在上羊市街老居民的记忆里,作为“社区总理”,那时的居委会干的工作可不少。比如,个别居民卫生习惯不好,陈福林和居委会一班人商量,盖了两间简易公厕;国内一些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居委会干部就挨家挨户去募捐;抗美援朝时期,陈福林去慰问军烈属,动员青年参军报国;晚上的时候,为了维护治安,很多居委会工作人员都会外出夜巡……
上城为社区工作者庆祝“专属节日”
75年以来,从上羊市街“刮”起的基层民主自治之风,吹向了中国的角角落落,社区也成为了城市温度最直接的体现。正是广大社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保障了社区的幸福和平安。
为庆祝杭州市第十五届社区工作者节,上城区各街道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采荷街道依托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荷·微光”社区工作者关爱成长项目,举办了一场集体生日会。社区工作者们欢聚一堂,品尝蛋糕、共赏电影。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社区工作者们收到了真诚的祝福与惊喜。在友好的交流中,大家互相增进了解,减轻工作压力,增强了社区大家庭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四季青街道联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社区主理人等,为社区工作者们送上了一份舒压开心的活动菜单,包括艺术插花、皮具DIY、mini甜甜圈烘焙、非遗簪花体验等5大项,让忙碌了一年的社区工作者自行选择内容和时间,享受一次“送活动上门”的体验。
九堡街道社会工作站邀请多家社工机构,通过芳香疗法、音乐疗法、心理沙盘疗法等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以及爱心理发、磨刀、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为社区工作者和居民提供了一次直观体验社会工作服务的机会。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们纷纷参与其中,不仅感受到了社会工作的温暖与魅力,还通过投票和打卡集章的方式赢取了精美小礼物,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
在大唐苑社区中心公园,由丁兰街道社工站举办的“阿兰来了”公益市集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涵盖义诊、口腔检查、推拿、防诈,还有就业政策、帮扶残联政策、禁毒、食品安全、以旧换新、适老化改造等咨询,巧妙融合了“公益+轻商业+专业”元素,重燃生活烟火气,社区工作者在这里同居民们“打成了一片”。
杭州市为社区工作者“亮灯”
10月22日-10月24日每晚7:00起,钱江新城连续3日为社区工作者开启主题灯光秀。
同时,直到10月24日,全市200余块三联大屏会全天滚动播放“社区工作者节”公益宣传海报。
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
总能看到社区工作者
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用辛勤付出守护着万家灯火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
这座城市为他们而点亮
希望让更多人的目光聚焦于
在平凡岗位上
无私奉献的社区工作者们
让我们向所有社区工作者朋友们
深情致意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