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相亲”做公益,你听说过吗?这一模式望江坚持了11年
10月18日,望江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特色项目——“多元众筹·公益相亲”主题分享会在中国元谷·杭港科技大厦举行,一系列民生公益发展成果相继亮相。
今年4月,2024年度“众筹会”召开,12个民生项目总计筹集社会资金77万元。短短几个月“众筹会”迎来第二季,各项目也交出了阶段性的“成绩单”——“无忧接送2.0”护学通道缓解胜利小学上下学途中拥堵问题;由辖区8家服装市场共同出资认领的“泰有爱”益出行项目,帮助辖区20位残障人士找到辅助性就业岗位;天阳亲子广场28家商户为退役老兵提供消费优惠;45张“悠乐公益椅”全部安装完毕,小区凉亭修缮更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年底竣工;“为老周周行”“邂逅非遗”等“一老一小”服务项目受益超2000余人次。
分享会现场,总结回顾11年来望江街道“一心一意,久久为功”将民生公益服务到百姓心坎上,通过“多元众筹·公益相亲”发挥党建优势统合多方资源,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初心历程。
更多的跨界“牵手”也正在加速推进中。会上,街道与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多元众筹·公益相亲”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基地,“00后”大学生将充分发挥年轻人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参与基层治理,捕捉民生热点。
为了让更多民生项目找到携手合作的“伙伴”,今年望江街道面向更多企业、社会组织抛出“橄榄枝”,为项目“搭台”吆喝。会上,新晋公益伙伴表达了来年加入“众筹会”的意向。“你们的公益理念非常吸引我,希望能进一步推进合作。”在看完“众筹会”优质项目的精彩展演后,一名企业负责人表示。
“众筹会”的焕新不仅在于不同层面人才的“智力支持”,还在于运行模式的创新。会上,六边形“多元共治”新模式揭晓。该模式是对“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组织参与”模式的迭代升级,将“院所和高校、媒体、公众”纳入共治体系中。
大会还发布了2025年“多元众筹·公益相亲”项目征集令和资源募集令,聚焦“一老一小”等六大类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聚多元合力,把“项目清单”变成居民群众的“幸福账单”,创新“最美红巷”基层治理实践样本。
了解“众筹会”
“众筹会”是望江街道坚持了11年的基层治理品牌项目。“基层社区事务繁杂,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望江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众筹会”就是在厘清政府责任边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落实政府不能覆盖的“碎片化”关键小事,让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高频需求得到精准快速响应,成为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补充,从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责任共同体,通过发挥党建优势统合多方资源,聚焦精准响应群众急难愁盼目标,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推动优质公益项目高效落地,构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那么具体要如何进行“众筹”和“相亲”呢?首先是“众筹”建议,问需于民。望江街道持续深化“上门看、当面谈、马上干”民情联系机制,年均征集意见建议1200余条,合理筛选后纳入“众筹库”,并邀请各方代表遴选“呼声最高”的项目予以立项,开出项目认领的“需求单”。其次是搭建“相亲”平台。通过连续11年办好“众筹会”,望江以项目为牵引,发动辖区各类主体以资金、项目等形式,来承接民生需求。同时,街道还动态更新“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让资金安全落户“资源池”,精准匹配“项目库”,努力让每份善意都落在实处、直达人心。
大到幸福食堂、托育园运维,小到防爬刺、伸缩板凳、公益椅等添置,2013年以来,已有110余家企业单位共赴这场公益之约,落地民生公益项目267项,公益认领款总额累计1590.2万元,其中针对“一老一小”的民生项目占比达71%。
“众筹会”“打包”群众心声,让服务精准“直达”末端,解的是民忧,暖的是民心。其是高度城市化区域探索集成式社区化治理的新模式,也是以善治促和谐的积极实践。
获得中国好人、最美外卖配送员等荣誉称号的外卖小哥彭清林联合浙江省唯康为老服务发展中心,在今年的“多元众筹·公益相亲”上领办的公益项目——“为老周周行”送餐送菜送服务项目
“重在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多元共治的参与度、接续发力的持久度,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感受度。”望江街道负责人表示,“众筹会”十一年如一日地坚守,把一件件小事办好,让一项项诉求解决,让更多元的主体参与,让人民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中,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