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看见 | 团队助力基层民生服务,群众幸福感UP

2024-10-18 19:01:00来源:区委宣传部 区委组织部

为贯彻落实区委关于“看见”行动工作部署,深入挖掘基层干部鲜活事迹,激励干部在“看见”中担当作为,示范引领广大干部以更大作为奋力建设“最杭州、新上城”新篇章,现推出“看见”专栏,打造基层干部、团队展示舞台,擦亮最美奋斗“底色”。

上城区邻里食堂推进工作团队

图片

“我们年纪大了出门买菜也不方便,儿女白天要工作不在身边,做饭成了大问题。”一直以来,解决好“做饭愁、吃饭难”是关系到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关键问题。上城辖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9万人,是杭州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为了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味道,2023年以来,区邻里食堂推进工作团队构建“幸福·邻里食堂”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累计打造老年助餐点位133家,惠及老年人超236万人次,成功承办全市老年助餐现场会,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认可。

为了让老年助餐事业真正实现可持续运营、高质量发展,团队负责人胡海燕和她的同伴们放弃节假日,全域走访、调研、指导各个社区的邻里食堂,制定了助餐服务的准入、评价、奖惩、退出全流程机制,持续推进食堂“公建民营”。团队依托“邻里食堂+助餐点+幸福餐桌+助餐队”的“四位一体”模式,推出“一图一码一卡一标一员”(美食地图、长者码、市民卡、LOGO标识、舌尖体验官),把食堂做成网红打卡点,充分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

“小食堂”托起“大民生”。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目前辖区邻里食堂在优先保障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均面向全体居民开放,提供“全域全时段全年龄”用餐便利服务。在这里,学生党、上班族和老年人成了“饭搭子”,忙碌的社区居民也有了省时省钱吃顿饭的好去处……作为公共配套的重要一环,在供餐时间以外,邻里食堂还被“植入”了居民议事、学生自习、避暑乘凉等多元功能,满足全年龄段居民的多种日常需求,让更多人感受到从“舌尖”到“心间”的温暖。

下一步,区民政局将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构建功能更加完备、服务更高质量的家门口“幸福圈”,展现“最杭州、新上城”民政风采。

凯旋街道新就业群体服务团队

图片

“这里有电动车充电换电柜、食堂有骑手优惠套餐、24小时营业超市,设施设备很齐全。平时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我们有诉求,他们也都会积极解决。住在‘诺巢’很安心。”在杭城跑外卖的小胡对诺巢蓝领公寓赞不绝口。

针对新就业群体城市归属感低、流动性强和管理难度大等难题,凯旋街道成立新就业群体服务团队,依托新就业群体集中居住的诺巢蓝领公寓,逐步形成组织有体系、服务有内容、治理有路径的新就业群体服务“凯旋模式”。

团队由9名同志组成,统筹全域新就业群体服务,下设党群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和综合治理站,团队中既有崔婧等工作有拼劲的80后干部,也有鲍昉等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70后干部,还有王富强等工作热情高、服务态度好的民生条线干部。团队成立以来,在新就业群体集聚的诺巢蓝领公寓设置专属网格,实行“公寓-社区-街道”联商共管,将辖区9个网点纳入属地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实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指导员“三个一”包保制度,已开展常态化走访联系200余次,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安心家”的归属感。公寓内的服务驿站提供“住、食、健、乐、学”一站式服务,团队不仅为骑手绘制了“暖心共享地图”,细心标注出用餐、充电、医疗等服务点位,还搭建了议事平台,联动部门建立新就业群体诉求“收集-处理-反馈”机制,通过“提问题、提诉求、提建议”听到群体“声音”,做到即刻响应、及时解决,问题解决率达到100%。新就业群体也主动加入“凯旋红骑士”志愿服务队,提供有效问题线索200余条,协助化解问题150余项。截至9月,团队已分类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0余场次,为200余名新就业人士提供专业培训,并提供500余人次的住宿服务。

接下来,团队将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服务的“凯旋模式”,以“看见”行动为抓手,推动新就业群体暖心关爱服务提质扩面,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冲锋前线速响应

高效执行显担当

勇攀登 共奋进

作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