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这声巨响震惊了世界!上城76岁老人追忆建设往事
“那天下午,操场上传来一阵阵欢呼声,整个校园都在庆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们才知道这是在为国家找矿……”家住上城区凯旋街道庆和社区的沈宇伟回忆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60年前的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腾空而起,这声“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背后是无数前人的不懈努力和辛苦坚守。
沈宇伟就是其中一员。他今年76岁,曾经所在的铀矿地质队被誉为“功勋地质队”,为国家找到了全国第一例、当时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床。而原子弹,正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裂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亦称裂变弹。
“吃完‘123’早饭我们就会规整队伍、背上装备上山。”沈宇伟回忆道,所谓“123”是他们队里给每日早餐的代号:即一两稀饭、二两干饭、三分钱萝卜干。这是地质队员们一天中少有的固定摄入。
人均日行四五十里,逢悬崖爬悬崖,逢山沟就下沟,更不用说突遇暴雨等恶劣天气时的艰辛,那时,每位找矿员下山时穿的都是布满汗斑的衣服。沈宇伟打趣道:“我们一天都洗三个澡,早上露水澡,中午汗水澡,晚上冷水澡。”
入队两年后,沈宇伟升任班长,分配搜寻任务时,他会把最高的山头、最远的线路留给自己,“在祖国建设过程中,辛苦的活总得有人干。”历经长达17年的艰苦搜寻,他们给国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今,退休后的沈宇伟时常出现在社区开设的书画课中,负责教授社区的居民书法和画画。适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他计划着与曾经的地质专业同学们一块聚聚,追忆往昔,重温那段宝贵的建设岁月。
阅读多1点
中国核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接连创造奇迹的过程。1964年10月,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只用了2年零8个月;1970年12月,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艇上4.6万个零部件没有用一颗外国螺丝钉;1991年12月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并网成功,结束了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
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反应堆“玲龙一号”、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等国之重器,也让我国跻身世界核电强国之列。
60年过去,昔日戈壁滩上的欢呼已随风而逝,但先辈们智慧和血汗却留下来,成为一座丰碑,永载史册、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