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渐浓,养生宜防寒保暖、滋阴润燥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此时节寒气渐重,常为昼暖夜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为阴盛,养生应注意防寒保暖、滋阴润燥。
起居养生
由于天气转冷,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换季穿衣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注意保暖,以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更好过冬。
此外,头颈部是寒气入侵的主要部位,会导致感冒、咳嗽、头痛等不适。老年人阳气渐衰,腰肌劳损等症状受寒冷刺激容易加重。故寒露之后尤其要注意头颈、腰背、脚部的保暖。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
饮食养生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寒露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易伤肺胃。此时常出现皮肤干燥,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有毛发脱落、大便秘结等症状。寒露时节的饮食应以“滋润生津,减辛增酸”为原则,可以多吃滋阴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藕、银耳、百合、萝卜、蜂蜜等,滋养肺脏,防止燥邪伤肺。
结合中医学五味入五脏的观点,辛味入肺,酸味入肝。在秋天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烧烤类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和酒等。通过减辛,一能防止肺气太盛,二能防止辛燥伤肺,耗伤阴液。
运动养生
寒露时可选择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运动,但每天运动时间不宜太早,因为晨起气温偏低,身体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故人们宜在太阳升起后外出运动,运动时避免出汗太多,否则会伤阴损阳。
如果遇到起风变天、阴雨天气,可在室内运动,不可盲目冒寒,以免感受寒湿而感冒。寒冷使血管收缩,运动发热又使其舒张,这样可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