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营 红色星火,营造为企服务优环境,助力企业发展新高地
红色根脉,生生不息。
小营,因两代伟人足迹和红色星火而负盛名的小巷。在这里,先辈和伟人留下的精神被不断传承、赓续、发扬。作为红色根脉的发源地,一代代小营人,用自己的行动凝练出了敢为天下先,甘做孺子牛的红巷精神,并将这一精神传承和运用。
今年是“产业突破年”,小营街道作为红色高地,将党建引领、人大履职、普法宣传与经济发展工作相融合,街道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街道工作的头等大事和关键要事。实现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职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
“充分商+持续督”
营造更贴心的市场环境
企业的困难如何了解,关键在沟通。今年,小营街道聚焦企业经营难点、发展堵点和需求要点,精准摸排、广泛收集,梳理形成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和资源清单“三张清单”,归集形成“人大助力涉企一件事”。升级“七嘴八舌”民情民意收集平台,邀请人大代表担任“营商环境体验官”,每月赴代表联络站定点“坐诊”,深入楼宇企业主动“问诊”,与企业经营者、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
问题找到了,解决怎么办?
新上线的上城区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是为企业提供便捷化解决诉求的渠道,平台力争5个工作日快速解决问题,为企办实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街道通过完善“集问题、定主题、汇议题”议事流程,召集深耕专业领域、具备专业特长的人大代表成立片区协商小组,联动部门、下沉网格、走进企业,人大代表专人领衔、专项推进、专题破解。期间,协调解决上市企业物产环能拿地建楼事宜,帮助企业拓展3万余方办公空间;发挥杭州联合银行人大代表双岗建功优势,服务中科凯达等总部企业融资需求,真正让协商举措落下去,质效提起来。
问题解决的怎么样,监督少不了。
形成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主阵地、代表所在企事业单位为延伸的“1+12+N”营商环境“监测点”。健全“调研备课、交办出卷、跟踪阅卷、审议评卷”全流程闭环督办机制,选配一批人大代表、企业家、专家学者组建营商环境监督队,常态化蹲点调研经济运行情况和政策实施效果,形成营商环境量化评价、总部企业营商指数等监测成果,以监促改、以督提效,助力《上城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二十条》等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广泛联+重点访”
营造更暖心的人才环境
企业缺人才,人才需沃土,如何配对是难题。
街道通过挖掘街道商会、新企协资源,成立“营联惠”人大代表企业家联盟,探索形成街道人大工委牵头抓总、人大代表企业家联盟具体负责、成员企业多元联动的工作机制,广泛凝聚起企业家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聚焦新生代企业家“引领难、吸附难、传承难”问题,主动搭台、多方联动,发动企业家代表组建“营联帮帮团”,引导青年企业家找准赛道持续深耕。结合街道产业结构特点和人才需求靶向攻坚,延伸代表以链引商、以企引才“朋友圈”,摸排形成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名录,收录各类人才120人。汇聚企业家代表资源,盘活街道“人才驿站”,由人大代表牵头开展人才培训会、交流圆桌会等各类活动,不断夯实人才根基。
人才引进来,育才是关键。
聚焦技能人才缺口大、培训评价机制不足等企业发展现实问题,杭州水务集团等代表企业主动“牵线”上城区人力资源公司,联合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构建集授业培训、学业评价、岗位竞赛为一体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培育载体。组织物产化工等代表企业结对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产学研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等系列活动,助力培养产业工人成才。
“扎实做+深入宣”
营造更安心的法治环境
除了人才服务和人才培养,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纠纷问题如何解决也是街道优化营商环境时所需要考虑的关键点。
聚焦劳资纠纷、合同欠款、知识产权认定等高频事项,携手街道矛盾调解中心、司法所,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基础上集成矛调中心、共享法庭、“最美红巷”解纷站于一体的“1+3”解纷体系,组建“最美红巷”调解员队伍,妥善推动涉企纠纷就地化解。期间,发挥代表专业特长和岗位优势,在解放路茶叶市场设立上城区首家专业市场“共享法庭”,人大代表入驻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实现咨询、受理、处置、化解“一站式”解决。
系统宣传,换位体验,让企业了解规范内容,理解执法意义。
制定出台街道层面学习贯彻《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搭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多层级、全景式宣贯体系,推动条例学习在人大代表、居民议事会成员层面实现全覆盖。依托代表联络站、营商环境监测点等阵地,立足代表“联、听、查、看、访”五项基本职责,动员经济、司法等专业领域代表带着条例进园区、进市场、进企业,开展条例学习、风险提示等涉企服务工作,真正让企业更有感。同时,邀请人大代表、企业家商户代表以“柔性执法体验官”身份监督执法全流程,督促公检法司、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以规范柔性执法为民营经济护航。聚焦企业关心关切,梳理特色街区管理等“监管一件事”场景,晾晒轻微违法“首违不罚”事项,确保执法“包容审慎”,防止“过罚不当”。
下一步,小营街道将进一步搭建平台听企业诉求。解企业困惑,明企业心声,多方联动破难题,办好实事暖企心,不断擦亮小营为企服务金名片,以小营案例贡献上城力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