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清波:探索高质量发展 绘就幸福新图景

2024-09-16 10:30:00来源:清波街道

风雨磨砺迎华诞,接续奋斗再扬帆。为迎接新中国75岁华诞,上城发布特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专栏,以上城区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区的昂扬姿态,向伟大的祖国献上最真挚、热情的祝福。

清波街道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聚焦“产业突破”“最美红巷”等领域,牢牢抓住产业转型、基层治理、民生福祉等重点,在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中探索清波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产业突破

优化引擎,驱动经济质效齐飞

今年“五一”假期,吴山商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5天假期,累计客流超104.3万人次,营收达7519.07万元,“清河坊时尚国潮季”等大型文商旅活动人气爆棚。这样的盛景在端午小长假又一次“复刻”。

假日经济火爆的背后是清波街道经济向好发展。今年以来,清波街道围绕“产业突破年”主题,从产业培育、商圈振兴、空间突破、优质项目招引等全方位做好经济提质增效的文章。

清波经济的着力点在于完善产业规划布局和方向,随着南山路、吴山商圈等商业资源的进一步统筹,吴山文商旅中轴线更加贯通,南山路“名车长廊”业态得到深化,数字化创新和老字号传统特色融合场景越来越丰富,“数字时尚+总部经济”和“宋韵体验+休闲旅游”的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更重要的是清波的企业正向“新、大、强”转型,“区域总部经济”和“亿元经济”……2.3平方公里的辖区里聚集了170多家规上企业,产业规模效应不断得到激发。与此同时,街道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全面拼抢未来产业赛道。

在“引进来”的同时,清波街道积极做好“扶上去”,不仅连续开展企业交流会、产业研讨沙龙等活动,还围绕“扩大内需”“中医药+”等主题实施共链行动,导入资源,通过搭平台、建舞台、强后台等措施助推企业做强做大。

在帮扶企业的过程中,街道积极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支持老字号企业在突出主业、传承经典的同时,借助互联网等优势迭代升级、守正创新。以方回春堂为例,借助老字号影响力,不断开拓经营思路,创新产品形式,在转型升级之路上越走越宽,持续打响品牌知名度。

良好的经济局面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街道助企服务“小清帮帮团”今年迭代升级到2.0版本,汇聚来自各科室的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今年已协调解决企业诉求200多个,与清波商会、益企联盟单位等一同发挥桥梁作用,切实为企业解难纾困。

基层治理

机制创新,奏响治理升级新乐章

“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今年,清波街道创新实施“我为清波创一流”高素质干部建设工程,成立新“清”年学堂,激发出干部队伍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在此基础上,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域打造“最美红巷”,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清波街道以信息化、体系化理念推进公共安全治理,依托智治平台和应消站作战指挥枢纽,在全区率先试点将应急消防场景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成立“清”骑兵队伍,将街巷应急响应“短平快”的优势转化为城市韧性治理效能,着力打造新时代安全治理城市样板。

在一贯到底的指挥体系下,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综合执法队、青蜂突击队、志愿者、社区和街区商家网格力量被全面整合,形成“一体作战圈”和“快速响应圈”,让问题反馈、指挥决策等流程高效运转。同时,通过应急消防组柜设置、配电箱智能升级改造等4个全覆盖工程,实现预防关口前置。

今年7月,社区巡防队员发现吴山山体有裂痕,通过141平台上传预警,5分钟内消防、规资、住建、公安等力量赶赴现场,经专业评估后,4小时内完成36名住户、19家商户的转移安置,成为基层应急防汛救灾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见证。

在安全提升的同时,清波街道有序推进民生工程,“全域化”是关键词。以“二次供水”改造为例,在连续完成中山苑等小区改造项目后,清波在全市率先迈入“二次供水”改造“全面覆盖”阶段,切实提升居民用水安全。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清波一直在努力。从老旧小区的硬件改造到率先推动物业梯度提价试点,街道和社区一步一步引导物业做好小区服务。在探索全域生态发展新路径的过程中,街道深入推进“宁静小区”等建设,打造“古井活化利用”等特色项目,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样板间”建设。随着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越来越多的辖区居民感受到了“幸福清波”的意义。

民生保障

多元服务,塑造高品质生活圈

位于三衙前的劳动路社区幸福·邻里食堂是杭州离西湖最近的幸福·邻里食堂,因为一流的就餐环境和“宋韵十道菜”“活力久久”青年餐等特色餐成为网红,让周边群众点赞不已,成为清波街道“食堂+助餐点+餐桌+助餐队”四位一体幸福助餐服务模式的写照。

通过整合共享空间、置换盘活物业等方式,清波街道在寸土寸金的西湖边“挖”出公共服务配套面积近1.4万平方米,建成以“幸福邻里坊”为核心的“十分优享圈层”体系,形成“覆盖全域、就近可及、均衡普惠”的服务供给。

除了多元化构建幸福助餐模式,清波街道针对辖区老年人口比重高、服务需求高的实际情况,从全方位医疗健康保障、特色化帮扶助残路径、高品质精神文化供给等方面塑造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以医疗健康保障体系为例,聚焦“一老一小”健康需求,不仅成立全区首家省级“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还依托首批省级示范型康养联合体,推出“中医惠老”等服务项目。

都说精神富有是幸福之源。老少皆宜的丰富文化生活体验,是清波居民独有的“松弛感”。近年来,街道聚焦为民服务,深挖文化内涵,通过盘活优质资源,推动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在升级“美美讲堂”等老牌项目的同时,街道今年联合中国美术学院开办首家街道级“国美夜校”,开设9门专业化美育课程,90后学员占80%以上,以高层次专业化课程提升文化服务的享有度。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品质,清波还积极打造“清波讲堂”文化品牌,搭建“名家工作坊”交流平台,吸引文化名家、非遗传承人,形成文化集聚效应,以文化沙龙等形式,将琴韵雅集、名家研讨等高端文化活动送到居民家门口。清波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始终坚持文化惠民,将“送文化”与“育文化”相结合,培育越来越多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实现文化真正走进群众生活。

如今,一幅产业兴盛、秩序和谐的美好图景已经在清波街道徐徐展开。接下来,清波街道将立足辖区资源禀赋,以产兴街,凝心聚力,持续打造具有清波特色的幸福发展模式。

作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