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浙报点赞!15分钟就能找到的“家”,让“漂”着的心找到港湾

2024-09-10 10:51:03来源:区总工会 浙江日报

近日,《浙江日报》聚焦民生实事,报道上城推进爱心驿家等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相关举措,积极办好民生实事工作。一起来看↓↓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省两会上,“实施户外劳动者暖心服务行动,2024年改造提升服务站点1000家以上”被列入2024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上城区楼宇经济发达,新就业群体高度集聚。今年以来,上城区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在全区建立了95个爱心驿家,为户外劳动者提供15分钟可及的“港湾”。

爱心驿家各具特色

诺巢爱心驿家坐落于诺巢蓝领公寓内,共有六层,总面积超8000平方米,爱心驿家公共服务区域约1500平方米,内部设置了社区食堂、便利店、宿舍等区域,提供“住、食、健、乐、学”一体链式服务。

一张床位每个月600多元,是市场价的三分之一。以户外劳动者的需求为导向,重点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是上城区建设服务站点、办好民生实事的出发点。

诺巢爱心驿家还“承包”了一处高架桥下的空间,设置电动车停放区域和换电柜;户外劳动者早出晚归,社区食堂特地推出了“夜宵档”……“家人们需要什么,站点就提供什么。”诺巢爱心驿家负责人王琢如表示,站点如今人气爆棚,目前100多间公寓已经入住了500多名户外劳动者。

站点所在的明月桥社区常住人口有1万余人,其中超过50%是流动人口,大多数从事户外工作。“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网格走访,征求居民站点建设意见时,‘杭漂’们普遍希望在寒暑假有托管孩子的地方。”明月桥社区相关负责人说。为此,站点内专门开设了“小候鸟”成长班。

“小候鸟”暑托班、零工市场、心理咨询、相亲交友……上城区的95个爱心驿家各具特色,切中痛点的延伸服务,让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不只是一个“歇歇脚”的地方。

精准选址紧贴需求

为户外劳动者建一个“家”不难,难在如何把这个“家”经营好、维护好,持续兴旺。

今年初,省总工会明确要求各地按照“人群最集中、站点最靠近、服务最便利”原则,充分考虑规模、形态、服务和功能,制定服务站点总体建设规划。

浙江元宇宙产业基地位于笕桥街道笕新社区,自从去年街道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搭建起“元宇宙·笕新驿”,从事保安工作的岳师傅就成了这里的“粉丝”,“走几步路就能到,非常方便。”

“贴近户外劳动者的工作区域进行科学布点,可以从物理空间上增强天然黏性,提升站点服务效能。”上城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方便户外劳动者找到身边的“家”, 95个爱心驿家已全部上线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导航平台,有效解决了户外劳动者“找不到、进不了”的问题。

维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良性运行需要有力的制度保障和长期的人力物力投入。《全省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要求,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需要满足有统一的标识名称、有合适的场地标准、有健全的服务设施等“八有”建设标准。围绕这份建设“指南”,上城区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加大经费投入,对复评合格或新建的站点予以2万元至5万元的经费补助支持。

双向奔赴传递温暖

在望江街道的日信国际广场,一个小屋前挂着一块十分醒目的“招牌”——“清林爱心公益小哥驿站”,驿站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放了一台卧式冰柜,小屋里还配有桌椅、空调、微波炉、充电线等。

前不久,在上城区总工会支持下,见义勇为外卖小哥彭清林成为这个驿站的负责人。“以前我是驿站的受益者,现在我是驿站的服务者,等站点运行成熟了,我准备引入急救培训、安全教育等服务内容,为大家做些有意义的事。”彭清林说。

和彭清林一样完成角色转换的人还有很多:网约车司机志愿服务队、湖滨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志愿服务队、“凯旋红骑士”志愿者服务队……在上城区各级工会的组织引导下,一支支户外劳动者志愿服务队成了城市里新的风景线。

“在为户外劳动者提供‘解渴’的服务后,如何凝聚他们,激发城市治理的新动能,变服务为‘反哺’,是我们正在探索的新课题。”上城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上城区计划在站点推行户外劳动者城市社区观察员机制,聘请“小哥”担任安全监督员、文明宣传员等,不断拓展户外劳动者参与城市治理的“共治圈”。

作者: 编辑:叶丽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