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能降温 跨越千年的“冰镇杭罗”火了
翻丝车前,洪桂贞全神贯注
各色杭罗制品
烈日高温下,得穿点凉快的。这不,“夏日冰衣”杭罗火了。
这一“跨越千年的防暑神器”,上身后能瞬间让人感到凉爽。对此,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惊呼:“老前辈们诚不欺我,夏天得穿罗!”
被誉为“罗之上品”的杭罗,为何穿上即可降温?杭罗的背后,有哪些渊源与故事……来看杭罗专家的解析。
水织手艺 是最大的降温密码
这位专家,身居远离闹市的僻静之地。在九堡九昌路57-2号,是杭州杭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所在地。这家公司接续自大名鼎鼎的杭罗老字号生产厂家——杭州福兴丝绸厂。
“穿上能降温,是因为杭罗能给人带来一种冰凉的体感。”在杭罗生产车间内,杭州杭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杭罗织造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春菁说,带来这一体感的关键,在于“水织法”提升了面料透气性和干爽度。
在织造车间一角,摆放着一口有年头的大缸,里面浸泡着满满一缸由桑蚕丝摇成的水纡。
蚕丝表面有丝胶蛋白,“水织法”的关键,便是对纬线的丝胶蛋白进行处理。张春菁介绍,在高温条件下,丝胶蛋白更容易溶解,蚕丝的油脂和杂质也更易去除。水里还溶有福兴的百年秘方,在水温和秘方的共同作用下,蚕丝纤维变得松散乃至分离,这便是脱胶的过程。
经过25到28天的浸泡,织匠将脱胶的蚕丝从缸中取出作纬线,并将其与未经脱胶处理的经线一同上机织造。这便是“水织法”,是提升杭罗透气性和干爽度的关键步骤,也是杭罗的降温密码。
在上织机前,还有极重要的一步:翻丝。在翻丝车前,张春菁的母亲洪桂贞将一沓质量上乘的蚕丝套入套丝框,木轮转动时,蚕丝的光泽随光影流转而变化。
翻丝,可以去除丝线表面的部分疵点,是一个筛选的过程。优中选优,方能将蚕丝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而后经“水织”大放异彩。经纬错落中,一匹“穿上能降温”的杭罗面料跨越千年而来。
人类非遗 一丝一线百般珍贵
从南宋至清末,杭罗一直是贡品,常在夏天制作成轻薄凉爽的罗衫,成为众多达官贵人的偏爱之物。
在历史上,杭罗织造技艺的传承可分为两类: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邵家是家族传承的典范,杭罗织造是邵家的祖传手艺。1886年,邵家以“福兴杭罗”为商号,开起杭罗铺面。前文中的洪桂贞女士,正是邵家杭罗织造技艺传人、杭罗大师邵官兴的妻子。
工艺复杂、费工费时的杭罗,传承人本就不多,杭罗织造技艺曾险些失传。改革开放后,在邵官兴与洪桂贞的操持下,织造杭罗的机杼声跨越坎坷,再度在杭城回响。随着杭罗生意的不断扩大,1985年,杭州福兴丝绸厂成立,邵官兴为该厂法人代表。
2009年9月30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杭罗织造技艺”正式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确立了“杭罗织造技艺”在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它的传承与发展获得了国际认可。
2011年,为开展杭罗非遗保护工作及杭罗服装贸易业务,邵国飞和张春菁一同创立杭州杭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2021年,邵官兴遗憾离世。杭州杭罗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自此全面接手杭州福兴丝绸厂的杭罗织造业务,并延用“福兴杭罗”老字号。
邵家的“福兴”,被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认证为唯一一家采用传统工艺生产杭罗的厂家。邵家坚守杭罗品质,北京瑞蚨祥、苏州乾泰祥等百年绸布老字号成为“福兴”的多年老客户。近年来兴起的不少新中式服装店铺,它们的老板,也闻声找到了邵家。“南羲”国风店铺老板吕小男就是其中的一位。
“太珍贵了。”吕小男曾去邵家的织造间参观,初见杭罗的生产过程,大为震撼,“用的不是现代化的自动流水线,而是古朴的铁木织机,保留着传统的生产工艺。杭罗的每一道生产工序,都有老师傅在一旁细细把关。一个师傅,一台织机,加班加点一整天,最多只能产出十几米面料。”
“福兴杭罗”老字号已走过138年的光阴。翻丝、牵经、穿综、织造……传统的杭罗织造技艺仍在杭州这座美丽的丝绸之府日日生花,焕发出国之瑰宝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