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情绪中了暑,中医来支招
烈日炎炎,热浪滚滚,持续的高温天气下,需要预防中暑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还有我们的情绪。如何在炎夏酷暑中保持平和、避免“情绪中暑”,中医帮你来支招。
何为“情绪中暑”?
中医认为,心气通于夏,暑热之邪易扰心神,令人烦闷不宁,出现心烦气躁、失眠焦虑等情况。同时,暑邪易耗气伤津,津液亏损、气阴不足,会使人感到疲惫乏力、口干舌燥,进而影响情绪的稳定,表现为急躁、易怒等。另外,暑多挟湿,湿困脾胃,则气血生化失源,导致心神失养,情绪低落。
如何预防“情绪中暑”?
避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嘈杂或拥挤的环境中,保持室内凉爽。但也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要适当通风换气。同时衣着宽松透气,利于汗液排出和散热。
清淡饮食:适当食用清热解暑、益气养阴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绿豆、荷叶粥、百合莲子羹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燥热生火之物。
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作息。可适当午休,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适度运动:选择在较为凉爽的时间段进行适量运动,如清晨或傍晚,进行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适合调理“情绪中暑”的中药方
百合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以清、轻、平、润为特点,具有养阴清热、补益心肺之功效。百合可以清心安神,生地黄能滋阴清热,两者合用对于阴虚火旺导致的情绪烦躁、失眠多梦、口苦尿赤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心病者,宜食麦”,此方用小麦为君(淮小麦或浮小麦均可),其性甘凉,养心气、益心阴、解肝郁而安神除烦,与甘草、大枣合方,甘润平补,能养心调肝,平躁缓急。常用于缓解心神恍惚或无故悲伤或喜怒无常,以及心烦失眠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药调理“情绪中暑”,应在中医师的诊断和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症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剂和用药剂量。同时,在调理期间,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愿这个夏天,大家都能安然度过,不为暑热所扰,不被情绪所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