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以领跑领先的责任担当 打造百姓“最幸福”窗口

2024-06-04 10:47:18来源:上城报

编者按:上城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把社区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殷切嘱托,践行“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的根本方法,坚决扛起守好红色根脉的使命担当,锚定“最杭州、新上城”定位,深化党建引领全域打造“最美红巷”,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基层治理的上城模式。即日起,本报特开设“全域打造‘最美红巷’”专栏,生动展示上城在推动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公共安全各项任务上的创造性落实、创新性发展,使“最美红巷”成为充分展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先行示范的“最美窗口”。

今年以来,区民政局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最美红巷”公共服务各项任务要求,持续做优“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和“弱有众扶”大救助帮扶机制,社会救助工作获民政部部长陆治原调研肯定,创新实践案例获全省第二,经验做法入选全市“七优享”专刊,“幸福·邻里食堂”工作获市委常委、副市长方毅批示推广。“七优享”重点两项晾晒指标排名主城区第一。

围绕推动“十分优享”体系量质提升、全域覆盖,区民政局将以领跑领先的责任担当,用三力促三心,打造百姓“最幸福”窗口。

聚力“贴心”,提升“三型颐养·幸福+”家社院一体化大养老服务体系

区民政局聚焦服务“十分精准”,优化“安居守护一件事”品牌,探索具有上城特色的养老服务“爱心卡”,做优“助浴”“助急”“助行”“助聊”等“七助”服务,实施差异化的关心帮扶制度,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做强“上城颐养”统筹联动,辐射提升街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供给,全面优化为老服务品质,实现家庭里“幸福·安养”。聚焦设施“十分到达”,深度融合“幸福邻里坊”建设,做好邻里食堂后半篇文章,完善准入评审、质量把控、普惠个性、监督反馈全链条机制,重点探索并全域分类推进商业类、公益类、老年类幸福小餐桌运营模式。完善食、康、养、学、住、行、乐供给体系,实现家门口“幸福·助养”。聚焦群众“十分满意”,加快养老机构转型提升,形成“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三有”业态。强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完善街道居家照料中心“6+X”、社区康养驿站“4+X”、家庭安居守护“3+X”等工作标准,提升养老护理员、社区助老员和爱心志愿者三支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实现机构里“幸福·托养”。

合力“暖心”,提升“救直达”弱有众扶工作机制

区民政局创新探索,提级“弱有众扶”主体联动机制,延伸拓展“部门+慈善+社会组织”合力,以分层分类救助帮扶

长效机制的上城特色先行模式申报国家级创新案例。同步做好两个省级试点,强化助联体末端服务能力,出台《“一站式”服务工作方案》,汇聚形成7类92项服务清单;落地“物质+服务”嵌合式帮扶场景,形成“党建+、楼宇+、街区+、邻里+”等“一街一品”模式,不断深化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完善“线上+线下”双线“弱”的全覆盖、“扶”的全落地闭环救助机制。截至目前,监测预警人员达1408人,有效落实主动帮扶。提升弱有众扶平台体系建设,推进“善居工程”、医疗保障“暖心无忧”等项目,实现应救尽救、主动服务,让兜底保障更精准、更温暖。

助力“省心”,提升共富典范的幸福邻里体系

为进一步深化应用“幸福邻里坊”民生治理载体,区民政局在服务供需精准对接、专业机构赋能激励等方面加快探索,破解资源闲置、人气不足、时效不够等问题,推动争星晋位、盘活资源,打造“有品质、有人气”的阵地。紧盯“一老一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按照资源集聚、功能集成、服务集约的原则,优化落地呈现养老、托育、残联、医疗、慈善等融合服务场景。打造生活百通、邻里共享、共富幸福的慈善综合服务空间“善立方”,在“幸福邻里坊”中首批植入20家公益格子铺,提供“有温度、有层次”的服务。同时,立足条线职能全面推动资源下沉,协同街道推进公共服务重点指标任务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破难解题,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凝练更多民政领域标志性成果,落地更多重点项目应用场景,为街道社区提供“常态化、专业化”的支撑。

“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福利、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民政局将继续守牢民生底线,落细民生实事,塑造民生品牌,让公共服务更均衡、更高效、更优享、更可及。

作者:​区民政局 编辑:李佳萌